明明
太一明明,十二紫宮匡衛成,五嶽泰華恆嵩衡。皇帝坐明堂,左右以股肱。
羣吏奉法,民不知兵。徵繇息,庾稟盈。沐日浴月五穀生,煙火萬里狗吠而雞鳴。
六七十翁敖戶庭,自未嘗至閭井行。比屋爲賓主,婦子治糝羹。
考鍾拊鼓,彈絲吹笙。靈芝華華槃舞終,嘉福穰穰熙和蒸。
爲我謂客,且安坐而酌兕觥,今我不樂將何營。擊壤遊以嬉,天地惟曼寧。
百昌並,四海正,陛下萬載人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一:古代神話中的最高神,此處指天神。
- 紫宮:古代天文學中的紫微垣,象徵皇宮。
- 五嶽:指中國的五大名山,即泰山、華山、恆山、嵩山、衡山。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均在此舉行。
- 股肱:比喻左右輔佐之臣。
- 徵繇:徵稅和徭役。
- 庾稟:糧倉。
- 沐日浴月:形容五穀生長得很好,受到日月的滋養。
- 敖:遊玩。
- 閭井:鄉里,村落。
- 糝羹:用米粒做成的羹。
- 拊鼓:敲鼓。
- 靈芝華華:靈芝盛開的樣子。
- 槃舞:古代的一種舞蹈。
- 穰穰:豐盛的樣子。
- 熙和蒸:和樂昇平。
- 兕觥:古代的一種酒器。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
- 曼寧:長久安寧。
- 百昌:萬物昌盛。
翻譯
天神明明在上,十二宮圍繞着紫宮形成護衛,五嶽如泰山、華山、恆山、嵩山、衡山巍峨聳立。皇帝坐在明堂之中,左右有得力的輔臣。 官員們依法行事,百姓們安居樂業,不知兵戈。徵稅和徭役都停止了,糧倉裏糧食充盈。五穀在日月的滋養下茁壯成長,萬里煙火中狗吠雞鳴。 六七十歲的老人們在家門口遊玩,他們從未去過鄉里村落。家家戶戶互爲賓主,婦女和孩子一起做米羹。 敲鐘擊鼓,彈琴吹笙。靈芝盛開,舞蹈結束,帶來豐盛的福氣和和樂的氛圍。 請告訴客人,安心坐下,舉杯共飲,現在不享受生活,還等什麼呢?玩擊壤遊戲,天地間長久安寧。 萬物昌盛,四海安定,陛下萬歲,人民太平。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理想化的太平盛世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皇帝的威嚴、官員的廉潔、百姓的安居樂業以及社會的和諧繁榮。詩中運用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元素,如「太一」、「紫宮」、「五嶽」等,增強了詩歌的歷史感和文化底蘊。同時,通過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寫,如「婦子治糝羹」、「考鍾拊鼓」等,展現了社會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通俗易懂,表達了對和平繁榮時代的嚮往和讚美。
歐大任的其他作品
- 《 定海門樓眺望 》 —— [ 明 ] 歐大任
- 《 元夕集朱氏兄弟山下草堂得歌字 》 —— [ 明 ] 歐大任
- 《 劉太守玄湖別業十九首於野堂 》 —— [ 明 ] 歐大任
- 《 白下逢王比部幼文使還吳中兼懷沈比部箕仲 》 —— [ 明 ] 歐大任
- 《 歲晏旅中寄故園諸子十二首鄺子乾 》 —— [ 明 ] 歐大任
- 《 碧鑑江上與少承別後卻寄 》 —— [ 明 ] 歐大任
- 《 餘德甫哀詞二首 》 —— [ 明 ] 歐大任
- 《 劉太守邀遊郊園泛舟玄湖四首 》 —— [ 明 ] 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