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參汝茂自楚藩以詩惠寄用韻酬之
自笑茆齋映雪人,謾披陳蠹學經綸。
幸於禮樂逢明聖,豈有文章動縉紳。
秉燭夜堂還草奏,攬衣朝閣更迎賓。
南宮故舊勞相問,潦倒風塵白髮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茆(máo)齋:茅屋。
- 映雪:晉孫康映雪讀書的故事,比喻勤奮讀書。
- 謾(màn):胡亂,徒然。
- 陳蠹(dù):陳舊的書籍、蛀蟲,此處指陳舊的學問。
- 經綸:整理絲縷、理出絲緒和編絲成繩,統稱經綸。引申爲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 縉紳(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爲官宦的代稱。
翻譯
我自己嘲笑自己如同在茅屋中映雪苦讀的人,徒然地翻閱着陳舊的書籍學習治國的方略。 慶幸在禮樂之邦遇到了聖明的君主,哪裏會有什麼文章能夠打動那些達官貴人呢。 在夜裏的廳堂中秉燭還在起草奏章,早晨在朝堂上又要整理衣冠迎接賓客。 在南宮的舊友特意來問候我,我在困頓的塵世中已是白髮新添,潦倒不堪。
賞析
這首詩是嚴嵩對胡汝茂從楚地藩王府寄詩問候的酬答之作。詩中,嚴嵩自嘲自己在茅屋中勤奮苦讀卻成效甚微,表達了對遇到明聖君主的慶幸,同時也流露出對自己的文章難以打動權貴的無奈。接着描述了自己忙碌的生活,夜晚秉燭起草奏章,早晨在朝堂迎接賓客。最後提到南宮的舊友問候,突顯了自己在塵世中的困頓和潦倒,新添的白髮更是增添了一份滄桑之感。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反映了嚴嵩當時的心境和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