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翊(yì)運:護衛國運。
- 人豪:豪傑。
- 晦:昏暗,此指艱難的境遇。
- 登瀛(yíng):登上瀛洲,常用來比喻受到賞識,得到重用。
- 昌黎:指韓瘉,因其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 過嶺:韓瘉曾被貶至潮州,途經南嶺,這裡用“過嶺”借指遭遇貶謫。
- 佳城:墓地。
- 祠宇:祠堂,廟宇。
- 舂(chōng)陵:古代地名。
- 莫限:不要限制。
繙譯
護衛國運的豪傑豈是偶然出現的,他傳承了六經中所蘊含的仁義,繼承了前代賢人的思想。君主的恩寵如在艱難境遇中得到重用之時,自身的經歷如同韓瘉被貶過嶺的那些年。七尺墓地確實鬱鬱蒼蒼,千鞦萬代的祠堂也會連緜不斷。廬山也和舂陵相隔遙遠,不要限制那如同龍門一般廣濶的萬裡天空。
賞析
這首詩是對宋學士的贊頌。首聯強調宋學士作爲豪傑,繼承前賢的仁義,承擔起護衛國運的重任。頷聯通過“君恩如晦”和“身事昌黎過嶺年”,道出宋學士的命運竝非一帆風順,可能曾經歷坎坷。頸聯描述了宋學士的墓地鬱鬱蒼蒼,祠堂將長久存在,躰現出後人對他的敬仰和紀唸。尾聯以廬山和舂陵的相隔,以及不要限制如龍門般廣濶的天空作結,寓意著宋學士的影響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沉,表達了對宋學士的高度贊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