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牧齋移居六首

出戶褰裳攬子裾,絕甘分少肯留餘。 未煩馬汗曾充棟,不及牛腰免借車。 包裹舊氈懷半硯,簏藏退筆挈中書。 年來種豆南山下,草長苗稀計已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褰裳:提起衣裳。褰(qiān)。
  • 攬子裾:抓住你的衣襟。裾(jū),衣服的前後部分。
  • 絕甘分少:拒絕美食,分享少量,形容節儉。
  • 留餘:保留剩餘。
  • 馬汗:馬的汗水,比喻貴重之物。
  • 充棟:堆滿屋子,形容藏書或物品多。
  • 牛腰:牛的腰部,比喻粗大的東西。
  • 借車:借用車輛,此處指借用他人的東西。
  • 包裹舊氈:用舊氈子包裹。
  • 懷半硯:懷中揣着半塊硯臺。
  • 簏藏退筆:竹箱中藏着用舊的筆。簏(lù),竹箱。
  • 挈中書:攜帶書籍。挈(qiè),攜帶。
  • 種豆南山下:在南山下種植豆子。
  • 草長苗稀:草長得很茂盛,而豆苗稀疏。
  • 計已疏:計劃已經疏忽。

翻譯

我提起衣裳,抓住你的衣襟,我們共同拒絕美食,分享少量,但仍保留剩餘。我們沒有貴重之物堆滿屋子,也不及粗大的東西,因此不必借用他人的東西。我用舊氈子包裹着半塊硯臺,竹箱中藏着用舊的筆,攜帶書籍。近年來,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草長得很茂盛,而豆苗稀疏,我的計劃已經疏忽。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移居時的簡樸生活和種植豆子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節儉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手法,如「馬汗」與「牛腰」的對比,突出了作者不慕奢華、自給自足的生活態度。同時,「種豆南山下」的意象,展現了作者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田園生活理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迴歸自然的情懷。

程嘉燧

程嘉燧

明徽州府休寧人,僑居嘉定,字孟陽,號鬆圓。應試無所得,折節讀書。工詩善畫,又通曉音律。錢謙益罷歸,築耦耕堂,邀嘉燧讀書其中。閱十年返休寧,甲申前一年十二月卒。有《浪淘集》。 ► 2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