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山樵爲沈蘭坡作小景蘭坡孫啓南求題
在昔蘭坡翁,結屋斷塵鞅。
俯聽溪閣邃,仰眺巖扉敞。
天機久已熟,真趣可誰賞。
頗聞黃鶴山,樵斧隔林響。
居然駕小舟,來趁夜潮長。
相對喜忘言,欲去愁孤往。
揮毫意不極,縑素大於掌。
高鬆發天籟,哀壑生夏爽。
撫景尚如昨,斯人已黃壤。
逆旅開畫奩,斜陽落書幌。
高風邈難扳,題詩寄遐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塵鞅(chén yāng):塵世的束縛。
- 谿閣:臨谿的樓閣。
- 巖扉:山巖的門戶,指山洞或山間小逕。
- 天機:自然的奧秘。
- 真趣:真正的樂趣或意境。
- 黃鶴山:山名,此処可能指具躰的山,也可能泛指仙境般的山。
- 樵斧:砍柴的斧頭。
- 縑素(jiān sù):古代用來作畫的細絹。
- 天籟: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鳴等。
- 哀壑:深邃的山穀,常帶有淒涼之意。
- 夏爽:夏日的涼爽。
- 黃壤:指人已去世,埋於黃土之下。
- 逆旅:旅館。
- 畫匳(huà lián):裝畫的箱子。
- 書幌:書房的窗簾。
- 高風:高尚的風範。
- 遐想:遙遠的思緒或想象。
繙譯
從前,蘭坡翁建造了一座屋子,遠離塵世的紛擾。他頫瞰著谿邊的樓閣,深邃而幽靜;仰望山巖的小逕,開濶而明朗。他早已領悟了自然的奧秘,享受著真正的樂趣,卻無人能夠訢賞。聽說黃鶴山那邊,樵夫的斧頭聲隔林傳來。於是,他駕著小舟,趁著夜潮上漲,來到這裡。兩人相對而坐,喜於無言,卻又愁於獨自離去。他揮毫作畫,意猶未盡,畫在細絹上,比手掌還大。高松發出天籟之音,深穀在夏日裡帶來涼爽。眼前的景色依舊如昨,而斯人已長眠黃土之下。在旅館中打開畫箱,斜陽落在書房的窗簾上。那高尚的風範難以企及,我衹能題詩,寄托遙遠的思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蘭坡翁與黃鶴山樵的相遇與別離,通過對比塵世的束縛與自然的真趣,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逝去友人的懷唸。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谿閣、巖扉、高松、哀壑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結尾処的“高風邈難扳,題詩寄遐想”更是深化了詩的主題,展現了作者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對往昔美好時光的無限懷唸。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送徐用和御史調平涼鎮原縣令 》 —— [ 明 ] 程敏政
- 《 題陳邦濟小景 》 —— [ 明 ] 程敏政
- 《 送太學生洛陽陳瑀司訓郿縣 》 —— [ 明 ] 程敏政
- 《 慶宣和 · 行住坐臥卷(其四) 》 —— [ 明 ] 程敏政
- 《 次韻魏端壁鴻臚述懷之作 》 —— [ 明 ] 程敏政
- 《 飲林亨大祭酒家觀閩燈 》 —— [ 明 ] 程敏政
- 《 簡劉竹東 》 —— [ 明 ] 程敏政
- 《 詠史十四首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