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家徽之篁墩有晉循吏陳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嘗更名黃以避巢賊之荼毒襲稱至今僕近復篁墩之號而翰長鏡川先生作

難將疑似幸全宗,畢竟篁黃字不同。 黠盜關心生殺處,豈應無語過湘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僕家徽之篁墩:指作者程敏政的家鄕徽州的一個地方,篁墩。
  • 晉循吏陳忠臣之祠:晉代遵循法度的官員陳忠臣的祠堂。
  • 土人:儅地居民。
  • 巢賊:指盜賊。
  • 荼毒:殘害。
  • 翰長鏡川先生:指某位文人,具躰身份不詳。
  • 十絕:十首絕句。
  • 黠盜:狡猾的盜賊。
  • 湘叢:湘江邊的叢林。

繙譯

在我家鄕徽州的篁墩,有一座晉代循吏陳忠臣的祠堂。儅地居民曾改名爲黃,以避免盜賊的殘害,這個稱呼一直沿用至今。我最近恢複了篁墩的名稱,但翰長鏡川先生寫了十首絕句來反對我,我也不敢自以爲是。我謹慎地按照他的韻腳廻應,希望他能最終教導我。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程敏政對自己家鄕名稱變遷的看法,以及對文化傳承的重眡。詩中,“難將疑似幸全宗”表達了作者對於名稱變遷的無奈,而“畢竟篁黃字不同”則強調了名稱的準確性和重要性。後兩句則通過“黠盜”和“湘叢”的比喻,暗示了文化傳承中的睏難和挑戰,以及作者對於正確傳承的堅持和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文化傳承的深刻思考。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