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石菊
一峯筆立青琅玕,介若端士何桓桓。
託根秖許霜下傑,凜然正色凌秋寒。
酡顏相倚爲誰好,仙人自喜朝霞餐。
山川入眼盡搖落,百卉豈敢誇鉛丹。
石棱蒼苔蔚苒苒,花頭灝露清漙漙。
醒時把菊醉憑石,柴桑風致餘江干。
好事何人得佳本,嚴陵邑子今郎官。
郎官博雅近出色,鼻祖與我同新安。
奉圖見過索題品,彈指一春經歲闌。
哦詩卻憐寫生手,意匠不減揮毫難。
玉堂公退塵鞅絕,硯池火燒冰花殘。
臨風喚爾金石友,爲增騷譜盟雞壇。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láng gān):美石,常用來比喻竹子。
- 介若:堅定如。
- 桓桓:威武的樣子。
- 秖(zhǐ):只。
- 凜然: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
- 酡顏:酒後臉上泛紅的顏色。
- 灝露:濃露。
- 漙漙(tuán tuán):露水多的樣子。
- 柴桑:地名,陶淵明的故鄉。
- 風致:風度,情趣。
- 江干:江邊。
- 鼻祖:始祖,比喻創始人。
- 新安:地名,今安徽省黃山市。
- 奉圖:獻上畫作。
- 哦詩:吟詩。
- 意匠:構思。
- 玉堂:指翰林院。
- 塵鞅:世俗事務的束縛。
- 硯池:硯臺。
- 金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騷譜:指詩文。
- 盟雞壇:指結交朋友的場所。
翻譯
一座山峯筆直挺立,如青翠的竹子,堅定如端莊的士人,威武不屈。它只允許霜中的英傑紮根,嚴肅而正直,凌駕於秋寒之上。酒後泛紅的臉龐,與誰相依爲伴,仙人自喜以朝霞爲食。山川景色盡收眼底,萬物凋零,百卉豈敢自誇其豔麗。石棱上蒼苔茂盛,花頭上的露水清澈。醒時把玩菊花,醉時倚靠石頭,陶淵明的風度情趣猶存江邊。有好事者得此佳本,嚴陵的邑子現爲郎官。郎官博學雅緻,近來表現出色,始祖與我同爲新安人。獻上畫作索要題詞,彈指間一年已近尾聲。吟詩卻憐惜寫生的手,構思不減,揮毫卻難。翰林院公退,世俗事務的束縛解除,硯臺上的冰花殘破。臨風呼喚志同道合的朋友,爲增添詩文結交朋友的場所。
賞析
這首作品以石菊爲題,通過描繪山峯、菊花等自然景象,展現了堅定不屈、高潔傲岸的精神風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琅玕」、「桓桓」、「凜然」等,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藝術性。同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讚美,表達了對高尚品格和純潔情操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心態。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新城公館夜夢亡弟借邵文敬主事壁上留題韻 》 —— [ 明 ] 程敏政
- 《 題劉諌議祠 》 —— [ 明 ] 程敏政
- 《 六月八日與李推府南山小酌 》 —— [ 明 ] 程敏政
- 《 海子 》 —— [ 明 ] 程敏政
- 《 送鄭太史廷綱赴浙江提學憲副 》 —— [ 明 ] 程敏政
- 《 成化癸夘冬至謁陵與李賓之學士聯句二十首其一賓之約德勝關土城寺候同行予誤出安定關土城過道赴約 》 —— [ 明 ] 程敏政
- 《 題郭總戎畫巻 其一 》 —— [ 明 ] 程敏政
- 《 賦瓊花時與楊成玉太守鮑慄之同知飲無雙亭作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