皁羅袍 · 商調 · 遊園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屛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拼音

譯文

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頽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麽人家纔有呢?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臺,如雲霞一般燦爛絢麗。和煦的春風,帶著蒙蒙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深閨中的人卻辜負了大好景色。

注釋

姹紫嫣紅:形容花的鮮艷美麗。 斷井頽垣:斷了的井欄,倒了的短墻。這裏是形容庭院的破舊冷落。 賞心樂事:晉宋時期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幷」,這兩句用此句意。 奈何天:無可如何的意思。 「賞心樂事誰家院」句:為自己家的庭院花園裏沒有賞心樂事。誰家,哪一家。 朝飛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閣詩》中有「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樓閣巍峨,景色開闊。 翠軒:華美的亭臺樓閣。 「錦屛人忒看得這韶光賤!」句:被阻隔在深閨中,辜負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錦屛人,被阻隔在深閨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皂羅袍·商調·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的一首曲子,是女主人公杜麗娘在第十齣《驚夢》的一段唱詞。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經久傳唱的名曲。此曲描寫貴族小姐杜麗娘遊覽自己家的後花園,發現萬紫千紅與破井斷墻相伴,無人欣賞,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驚異和院惜,抒發了對美好靑春被禁錮、被扼殺的嘆息。全曲語言精美,以詞的手法寫曲,抒情、寫景及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無不細膩生動,眞切感人,流動著優雅的韻律之美。

賞析

這段唱詞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雅麗濃艷而不失蘊藉,情眞意切,隨景搖蕩,充分地展示了杜麗娘在遊園時的情緒流轉,體現出情、景、戲、思一體化的特點。它緊緊貼合主人公情緒的當前狀態和發展走嚮進行布景。「姹紫嫣紅開遍」,艷麗眩目的春園物態,予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叩開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幷非衹是流連其中,衹「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設的虛景,她預見到濃艷富麗之春景的未來走嚮——「都付與斷井頽垣」,殘敗破落的畫面從另一箇極端給予少女強烈的震撼。「春色如許」開啓了主人公的視野,使之充滿了詫異和驚喜,接踵而來的對匆匆春將歸去的聯想則轟的一聲震響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滿了驚懼和無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緊接著又上眉頭的景象,包蘊的是無奈的情緒——「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她在這裏意識到生命的困境,換箇角度看待這些唏噓,則裏面幷不僅僅殘存著純粹的悲觀意緒,主人公情緒跌入低谷之後,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雲霞翠軒」「煙波畫船」,美好的事物始終深刻內嵌於少女的思維深處,讀者不難從中窺探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期待,為下一段奇遇柳夢梅,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據。 在這段唱詞中,從喜樂到苦痛的情緒流變緊緊扣齩著從濃艷的實景嚮殘敗的虛景的轉變,讀者很難剖判外在之景與內在之情的嚴格界限,衹因在此處,景現而情發,情入而景猶存。 此曲表現了杜麗娘遊園恨晚、靑春寂寞的悔怨,進而控訴了了封建禮教和封建觀念對少女靑春的無情摧殘。杜麗娘作為一個剛剛覺醒的少女,感嘆春光易逝,哀傷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強烈要求身心解放,這折射出明中葉後要求個性解放的時代精神,對後世深有影響。在《紅樓夢》中,即有林黛玉讀這首曲,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處境,無限感傷的情節。
湯顯祖

湯顯祖

明撫州府臨川人,初字義少,改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繭翁。早有文名,不應首輔張居正延攬,而四次落第。萬曆十一年進士。官南京太常博士,遷禮部主事。以疏劾大學士申時行,謫徐聞典史。後遷遂昌知縣,不附權貴,被削職。歸居玉茗堂,專心戲曲,卓然爲大家。與早期東林黨領袖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學、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釵記》(《紫簫記》改本)、《還魂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另有詩文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 ► 1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