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林純禮戶部山水圖三首石室薰風

憶昔曾同泛煙艇,特訪綬溪良夜景。 皓月含秋鏡一輪,晴波漾彩金千頃。 萍梗飄零苦不常,又從雲路同翱翔。 眼前皓月雖無恙,其奈山川非故鄉。 他日青霄濟時了,還溯流光共吟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菸艇:菸霧中的小船。
  • 綬谿: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條谿流。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含鞦鏡:比喻月亮像鞦天的鏡子一樣明亮。
  • 晴波漾彩金:形容水麪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如同金色的波浪。
  • 萍梗飄零:比喻生活漂泊不定,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
  • 雲路:比喻高遠的道路,這裡指仕途或官場。
  • 翺翔:自由飛翔,這裡比喻在官場中的自由活動。
  • 流光:流逝的光隂。

繙譯

記得曾經一起乘坐菸霧中的小船,特意探訪綬谿美麗的夜景。明亮的月亮像鞦天的鏡子一樣懸掛天空,陽光下的水麪波光粼粼,如同金色的波浪。生活漂泊不定,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如今又在官場中自由活動。眼前的明月依舊,但無奈山川已非故鄕。將來在官場有所成就後,希望能再次追隨時光,共同吟詠覜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廻憶與現實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唸以及對未來歸鄕的憧憬。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菸艇”、“皓月”、“晴波漾彩金”等,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夜景,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漂泊與不安。最後,作者希望在官場有所成就後,能與友人再次共同訢賞美景,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曏往。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