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梅嶺

· 黃鏊
家在梅關曲水陽,宮祠北望五雲鄉。 □□□□絲綸上,鑑比黃金日月光。 老向故山焚諫草,澤存遺笏是甘棠。 自從海燕吟成後,風度誰如入建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梅嶺:位於今江西省大餘縣以南,廣東省南雄市以北,是嶺南與中原之間的交通要道。
  • 曲水陽:曲水之北,古代地理中,山之南、水之北爲陽。
  • 宮祠:指供奉神明或先賢的廟宇。
  • 五雲鄉:傳說中的仙境,也指皇帝的居所。
  • 絲綸:古代指皇帝的詔書。
  • 鑑比黃金日月光:比喻皇帝的詔書如同黃金和日月一樣珍貴和光明。
  • 諫草:指諫言的草稿,這裏指作者的忠言。
  • 遺笏:遺留下來的笏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記事板,這裏象徵着作者的官職和忠誠。
  • 甘棠: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樹,象徵着仁政和遺愛。
  • 海燕:可能指作者自己,也可能是比喻忠臣。
  • 建章:古代宮殿名,這裏指朝廷。

翻譯

我的家在梅嶺的北面,曲水之陽, 從宮祠向北望去,是那傳說中的五雲鄉。 皇帝的詔書如同黃金和日月一般珍貴光明, 我已老去,回到故鄉,焚燒了我的諫言草稿。 留下的笏板如同甘棠樹,象徵着我的忠誠和仁政。 自從我像海燕一樣吟詠成詩之後, 誰的風度能比得上我進入朝廷的榮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鏊對家鄉的深情和對朝廷的忠誠。詩中,「梅嶺」、「曲水陽」等地理名詞勾勒出詩人的家鄉背景,而「宮祠」、「五雲鄉」則展現了詩人對朝廷的嚮往。詩中的「絲綸」、「鑑比黃金日月光」讚美了皇帝的詔書,體現了詩人對皇權的尊崇。後兩句則通過「諫草」、「遺笏」等象徵,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仁政的堅持。最後,詩人以「海燕」自喻,自豪地詢問誰的風度能與自己相比,顯示了詩人對自己政治生涯的自豪和對朝廷的忠誠。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家國情懷的深沉感慨。

黃鏊

黃鏊,字作庚。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舉人。官信豐知縣。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二、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有傳。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