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坡山

· 黃鏊
坡山山頂白蓮池,聞道羣仙舊結廬。 五色穗遺羊化石,九還丹就鶴留書。 鯨音朝夕傳高閣,鷲嶺煙霞切太虛。 前世初平今我是,年來叱石又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坡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白蓮池:池名,可能因池中多白蓮而得名。
  • 結廬:建造簡陋的房屋,指隱居。
  • 五色穗:五彩的穀穗,可能指仙草或神奇的植物。
  • 羊化石:傳說中的神奇現象,羊變成石頭。
  • 九還丹:道教中的一種仙丹,傳說能使人長生不老。
  • 鶴留書:鶴是道教中的仙鳥,留書可能指仙人留下的文字或信息。
  • 鯨音:巨大的聲音,可能指鐘聲或某種宏大的聲音。
  • 鷲嶺:山嶺名,可能因常有鷲鳥棲息而得名。
  • 太虛:天空,也指道教中的虛無境界。
  • 初平:可能是指詩人前世的名字或身份。
  • 叱石:傳說中仙人能使石頭移動的神奇能力。

翻譯

我登上坡山的山頂,那裏有一個白蓮池,聽說仙人們曾在這裏隱居。五彩的穀穗和羊化石的傳說,九還丹煉成後鶴留下的仙書,這些神奇的故事在這裏流傳。高閣上早晚傳來宏大的鐘聲,鷲嶺的煙霧繚繞,彷彿觸及天空。我前世可能是那位名叫初平的仙人,如今我又來到這裏,嘗試叱石,但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坡山山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白蓮池、五色穗、羊化石等神祕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仙境般的氛圍。詩中「鯨音朝夕傳高閣,鷲嶺煙霞切太虛」一句,通過聲音和視覺的描寫,展現了山中的寧靜與超然。結尾的「前世初平今我是,年來叱石又何如」則透露出詩人對前世身份的追憶和對仙人能力的嚮往,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

黃鏊

黃鏊,字作庚。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舉人。官信豐知縣。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二、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有傳。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