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作小亭池上背牆面流左右林樾日色不到而窗幾虛明顏之曰息影味苓至而喜之賦詩三首因次其韻

· 顧清
獨立常疑與世違,回看世路有危機。 清池綠樹紅窗裏,敢道先生昨日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林樾(yuè):指林木;林間隙地。
  • 虛明:空明;清澈明亮。

繙譯

獨自站立常常懷疑自己與世俗相違背,廻頭看這世間的道路存在著危機。 在清池綠樹環繞、紅窗映照的小亭中,我怎敢說先生我昨日有過錯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一種反思和對自身処境的認識。首句“獨立常疑與世違”,寫出了詩人孤獨的心境以及對自己與世俗不同的思考。“廻看世路有危機”則表達了詩人對世間道路艱難和充滿危險的感慨。詩的後兩句描繪了詩人所処的優美環境,在清池、綠樹、紅窗的環繞中,詩人表現出一種堅定的態度,即不認爲自己過去有什麽過錯。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潔,透露出詩人的一種超脫和自信。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