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作小亭池上背牆面流左右林樾日色不到而窗幾虛明顏之曰息影味苓至而喜之賦詩三首因次其韻

· 顧清
前頭千古後來今,俯仰中間一寸心。 若對此君能不愧,也應無事短牆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指在……上面題字。
  • 此君:這裏指竹子。(「君」並不是指人,而是將竹子擬人化的表達)
  • 栲栳(kǎo lǎo):用柳條編成的容器,形狀像鬥,也叫笆斗。
  • (yuè):樹蔭。

翻譯

從古到今,時光流轉,在俯仰之間應保持一顆真誠之心。如果面對竹子能夠問心無愧,那麼也應該能在短牆的陰影處安然無事。

賞析

這首詩語言簡潔,富有哲理。詩中通過「前頭千古後來今,俯仰中間一寸心」表達了對時間和人生的思考,強調了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應該保持真誠和堅定的內心。「若對此君能不愧,也應無事短牆陰」則以竹子爲喻,暗示人們應該像竹子一樣,正直高潔,這樣才能在世間坦然處之。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啓迪。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