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彭退庵:人名。
- 吏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官員的選拔、考覈、任免等事務。
- 典試:主持考試。
- 粵東:廣東東部地區。
- 鳳翼龍鱗:喻指傑出的人才或非凡的景象,這裏指彭退庵。
- 望重:名望大,聲譽高。
- 金門:這裏代指朝廷。
- 銜命:接受命令。
- 驅馳:奔走效勞。
- 撫字:對百姓的安撫體恤。
- 賢宰:賢明的地方長官。
- 去思:地方百姓對離職官員的懷念。
- 斗極:北斗星和北極星。
- 藜火:夜讀或勤奮學習之典。藜,一種植物,莖可做柺杖。(藜:讀音「lí」)
- 文螭:有花紋的螭(chī),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古建築或器物、工藝品上常用它的形狀作裝飾。(螭:讀音「chī」)
- 霓旌:彩旗。
- 玉舄(舄:讀音「xì」):神仙穿的鞋子,此處指彭退庵的離去如同神仙離去。
翻譯
彭退庵您如鳳翼龍鱗般備受尊重,如今接受朝廷命令,奔赴廣東東部主持考試。多年來您作爲賢明的地方長官,對百姓安撫體恤,不辭辛勞;現在您萬里迢迢重來,慰藉了當地百姓對您的懷念之情。天上的星光依傍着北斗星,您在閣中勤奮攻讀的燈火驚動了有花紋的螭龍。您這一去,如彩旗離去般,再難相見,但您的離去卻勝過王喬穿着玉鞋乘鶴仙去。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對彭退庵奉命前往粵東典試的讚美與感慨。詩的首聯描繪了彭退庵的傑出才能和身負重任,奔赴粵東的情景。頷聯強調了他作爲地方長官的功績以及百姓對他的思念,表現出他的賢能和深得民心。頸聯通過描述天上星光和閣中藜火,營造出一種勤奮學習、追求知識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彭退庵的才華和努力。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對彭退庵離去的不捨,但又認爲他的離去具有非凡的意義,勝過神仙離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讚揚了彭退庵的品德和才能,又流露出作者的真摯情感。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 《 至陽山雨不得登韓文公書院 》 —— [ 明 ] 釋今無
- 《 壽丘太史曙戒 》 —— [ 明 ] 釋今無
- 《 同王仲錫觀察泊海珠寺聽遣幻詩得寒字且約遊安期巖 》 —— [ 明 ] 釋今無
- 《 諸子不善騎驢每易失足作此嘲之 》 —— [ 明 ] 釋今無
- 《 送吼萬維那慧均典客請佛舍利於棲賢 其一 》 —— [ 明 ] 釋今無
- 《 望五老峯殘雪 》 —— [ 明 ] 釋今無
- 《 送顧湘佩孝廉返蘇門即赴公車 》 —— [ 明 ] 釋今無
- 《 海幢基趾即予少年賣餅地也 》 —— [ 明 ] 釋今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