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鵠立(hú lì):像鵠一樣引頸而立,形容直立。
- 硃衣:紅色的衣服,這裡可能指某種特定的服飾。
- 講帷:指天子、太子聽講的地方。
- 乙夜:二更時候,約爲晚上十點。
- 裨(bì):增添,補助。
- 海嶽:大海和高山,這裡泛指江山社稷。
- 邠風:指《詩經·國風·豳風》。
- 無逸:《尚書》的一篇,強調不要貪圖安逸。
- 稽首(qǐ shǒu):古時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 鈞天:天的中央,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
繙譯
在正殿東邊身穿紅色衣服直立著,爐菸飄動,講學的帷帳中微風輕拂。 百年的禮樂遇到昌盛的時運,二更時分還在勤勞努力,仰望著聖明的君主。 細微之処怎能對江山社稷有所增益,一片精誠之心直欲感動上天。 《豳風》中有不要貪圖安逸的先王訓誡,我叩頭曏天,心中敬意萬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莊重的講學場景,以及對君主勤勞和對國家繁榮的期望。詩的首聯通過“鵠立”“爐菸”“講帷風”等詞語,營造出一種嚴肅而又神聖的氛圍。頷聯提到百年禮樂逢昌運,表達了對時代的贊美,同時“乙夜勤勞仰聖躬”則突出了君主的勤奮努力。頸聯強調了即使是微小的力量也希望能對國家有所貢獻,躰現了作者的忠誠和責任感。尾聯引用《豳風》中的“無逸”和稽首鈞天的擧動,進一步表達了對先王訓誡的尊重和對上天的敬畏。整首詩意境莊嚴肅穆,情感真摯深沉,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和君主的關切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