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太僕:官名,掌管皇帝的輿馬和馬政。
- 惠:給予好處、贈送。
- 小山巾:一種頭巾。
- 次韻:依照別人作詩所用的韻來和詩。
- 奉謝:表示恭敬地感謝。
- 蘇老:指蘇軾,其曾戴過高頭巾。
- 危巾:高頭巾。
- 離合:分離與聚合,這裏指世事的變化。
- 方圓:指事物的形態或規則。
- 臨皋亭:在今湖北黃岡南長江邊,蘇軾曾在此居住。
- 回首:回頭,回想。
- 叢桂:叢生的桂樹,常象徵着美好、吉祥。
- 別有天:另有一種境界。
- 蕭散:瀟灑自然,不拘束。
- 麋鹿性:指喜歡自由、不受拘束的天性。
- 風流:這裏指風采、氣質。
- 綺羅筵:指豪華的宴會。
- 鬅鬙(péng sēng):頭髮散亂的樣子。
翻譯
蘇軾戴高頭巾已過去四百年,從世事的變化中能看出事物的形態規律。在臨皋亭下回頭望去,叢生的桂樹林間有着別樣的天地。瀟灑自然最符合麋鹿喜愛自由的天性,這樣的風流氣質不會出現在豪華的宴會上。夜晚來臨月光照在西窗之下,還是遺憾頭髮散亂鬢影偏斜。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的高頭巾爲引,表達了對自由灑脫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繁華的超脫。詩的開頭通過蘇軾的頭巾,跨越時空,思考世事的變化和規律。接着描繪臨皋亭下的景色,叢桂林間別有洞天,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然後強調了蕭散的性格與麋鹿的自由天性相契合,而這種風流氣質與豪華宴會的格格不入,表現出詩人對純真自然的追求。最後寫夜晚月照西窗,卻遺憾鬢影偏斜,或許暗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自身現狀的一絲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用典自然,將情感與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三江石潭寄和天津曉發詩且得十月初報次韻 》 —— [ 明 ] 顧清
- 《 談以嘉寄友山墨竹求貞庵詩 》 —— [ 明 ] 顧清
- 《 初預丁祭 》 —— [ 明 ] 顧清
- 《 盧布政輓詩 》 —— [ 明 ] 顧清
- 《 歲雲晚矣園居獨謠追始惟今斐然有述八章 》 —— [ 明 ] 顧清
- 《 和孚若聞秋成寄賀郡守喻侯及元旦口占二首 》 —— [ 明 ] 顧清
- 《 沙河主人後園棗實甚繁感而有述 》 —— [ 明 ] 顧清
- 《 畏庵和章趣成郡志末有三泖九峯遺似屣之句再疊反騷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