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口占:指即興作詩詞,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
- 待死:等待死亡。
- 死心:指不再寄託希望,或指不再堅持某種想法或態度,這裏指心灰意冷。
- 原空:原來爲空,意爲事物的本質是空無的。
- 菩薩行:佛教術語,指菩薩爲度化衆生而進行的修行和實踐。
- 病魔:指像魔鬼一樣的疾病,比喻疾病的折磨。
- 寮(liáo):小屋。
翻譯
心灰意冷中等待着死亡,但內心的熱情尚未完全熄滅。原本以爲一切皆空,但世事的紛擾卻並未消除。像菩薩一樣艱難地修行,又被病痛這個惡魔苦苦折磨。在寒冷中規劃着新建佛塔,孤燈照着熬藥的瓢。我們的情誼怎能就此停止,我在溪邊的橋上爲你哭泣。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詩中既有對生死和世事的無奈與感慨,又有在困境中堅持修行的堅韌,同時還流露出對友人(或他人)的深厚情誼。
首聯「待死心還熱,原空事未消」,表現出詩人在面對困境時內心的矛盾,雖心灰意冷,但仍有一絲熱情未滅;雖明白事物的本質是空,但現實的紛擾卻依然存在。
頷聯「艱難菩薩行,辛苦病魔嬌」,描繪了修行的艱難和病魔的折磨,體現了詩人所經歷的苦難。
頸聯「冷意營新塔,孤燈照藥瓢」,通過「冷意」和「孤燈」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在困境中的堅持和努力。
尾聯「交情那可已,哭汝向溪橋」,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在溪邊的橋上爲其哭泣,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
釋今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感寓 》 —— [ 明 ] 童軒
- 《 感寓 》 —— [ 明 ] 童軒
- 《 蘇州新作唐杜公白公宋蘇公祠於虎邱嘉慶戊午八月鼐及陳方伯諸公遊宴祠内作四絕句 其一 》 —— [ 清 ] 姚鼐
- 《 仲秋寓徑江張伯雅席上作 》 —— [ 元 ] 盧琦
- 《 閏月二十日離玉山八月到餘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陽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詩十有二首 其三 》 —— [ 宋 ] 趙蕃
- 《 八月會飲大雲江樓和韻 》 —— [ 明 ] 區越
- 《 丙申秋八月過漁溪驛驛舊有梅數株嘗題詩記今無有也二首 》 —— [ 宋 ] 蔡襄
- 《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八 八月歌 》 —— [ 晉 ] 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