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子陽吳克溫二太史杭世卿吏部遊城東潘氏園賦得流水
玉泉山前看濫觴,鳧鷖翔集菰蒲香。
遠波明滅帶城闕,別派宛轉通林塘。
褰衣經涉孺子喜,展席俯視塵襟涼。
斜陽上馬傍堤去,極目東流思故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濫觴(làn shāng):本義是江河發源的地方水很淺,只能浮起酒杯。後指事物的開始或起源。
- 鳧鷖(fú yī):鳧和鷗。泛指水鳥。
- 菰蒲(gū pú):菰和蒲。菰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莖叫茭白,果實叫菰米;蒲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可以編席、制扇。
- 褰衣(qiān yī):提起衣服。
- 孺子:在這裏可理解爲兒童。
- 塵襟:世俗的胸懷。
翻譯
在玉泉山前面觀看水流的起源,水鳥飛翔聚集,菰蒲散發着香氣。 遠處的水波時明時暗,帶着城闕的影子,另一條支流蜿蜒曲折,通向樹林和池塘。 提起衣服經過這裏,孩子們很高興,展開席子向下俯視,世俗的胸懷變得涼爽。 在斜陽中上馬沿着堤岸離去,極目遠望東方的流水,思念起故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城東潘氏園遊玩的情景。首聯通過描寫玉泉山前的濫觴和菰蒲香以及翔集的水鳥,展現出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面。頷聯寫遠處的水波和城闕以及蜿蜒的支流,增添了景色的層次感。頸聯描述了人們在園中游玩的情景,體現出一種閒適的氛圍。尾聯則在斜陽中上馬離去,望着東流的水思念故鄉,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思鄉之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庚申齋居和錢世恆僉憲 》 —— [ 明 ] 顧清
- 《 和白樓祭酒遊獅子山盧龍觀登閱江樓故址二首 》 —— [ 明 ] 顧清
- 《 秋興和芸軒韻 》 —— [ 明 ] 顧清
- 《 昔司空表聖辭官後預營冢壙與賓客同遊世傳以爲達予葬淑人迫於歲暮功雖未訖而規制定矣營度往還得絕句十二首目 》 —— [ 明 ] 顧清
- 《 八月六日會燕新守孔君時久雨忽霽喜而有述 》 —— [ 明 ] 顧清
- 《 枯木竹石爲鄭節之題 》 —— [ 明 ] 顧清
- 《 題海鶴圖壽陳畏庵太守 》 —— [ 明 ] 顧清
- 《 寓感四首其一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