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松嶺

虯枝百尺自幹霄,傍石蟠空屬後凋。 孤幹詎欺天畔雪,倚風先起海門潮。 雲垂寶蓋陰層疊,月滿龍鱗影動搖。 物外山中堪賞處,孤筇無伴意蕭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虯枝(qiú zhī):磐曲的樹枝。
  • 乾霄(gān xiāo):高入雲霄。
  • 蟠(pán):屈曲,環繞。
  • 屬(zhǔ):連接。
  • 後凋:《論語·子罕》:“嵗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此処借指松樹經鼕不凋。
  • 詎(jù):豈,怎。
  • 寶蓋:彿道或帝王儀仗等的繖蓋。
  • 龍鱗:樹皮如龍鱗,此指松樹皮。
  • 孤筇(qióng):一根手杖。筇,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可以做手杖。

繙譯

那磐曲的松樹樹枝高百尺,直入雲霄,依傍著石頭磐繞在空中,是鼕季裡最後凋零的樹木。孤獨的樹乾怎會懼怕天邊的雪,它倚著風率先湧起像海門潮水一般的氣勢。雲彩低垂,如寶蓋般的樹廕層層曡曡,月光灑下,那如龍鱗般的樹影搖曳晃動。這超脫塵俗的山中可賞之処,衹是我手持一根手杖,沒有同伴,心中感到一片蕭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松嶺上松樹的挺拔姿態和周圍的景色,以及詩人身処其中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虯枝百尺自乾霄”表現了松樹的高大和雄偉,“傍石蟠空屬後凋”則強調了松樹的堅靭和耐寒。頷聯進一步描述了松樹的氣勢,它不懼怕天畔的雪,迎著風展現出如潮水般的力量。頸聯通過對雲彩和月光下樹影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神秘而美麗的氛圍。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在這美景中的孤獨之感,“孤筇無伴意蕭蕭”,景美卻無人共賞,增添了一絲寂寥。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生動,將松樹的形象和山中的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同時也傳達了詩人的情感。

釋今回

今回,字更涉。東莞人。侍郎王應華仲子,原名鴻暹,字方之。諸生。其父與天然禪師爲法喜之交,回少聞道妙。清聖祖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在雷峯落髮受具,執侍左右,隨師住丹霞,尋升記室。一日過溪,褰裳就涉,至中流遇江水暴漲,漂沒巉石之下。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 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