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衍聖公用涯翁爾錫席上韻

· 顧清
振鷺歌殘駟馬鳴,蓬山燕罷錦衣行。 西風遠道三秋日,落木洄淵萬古情。 別卷薦賡懷麓韻,前旌應過子游城。 川流夙昔知安穩,極目晴雲到海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振鷺:《詩經·周頌》篇名,喻在朝的賢人。(振,zhèn)
  • 駟馬:指顯貴者所乘的駕四匹馬的高車。表示地位顯赫。(駟,sì)
  • 洄淵:水流廻鏇深邃的地方。(洄,huí)

繙譯

賢人們的歌聲漸息,顯貴者的車駕鳴聲響起,從蓬山宴罷,身著錦衣開始前行。 在西風中踏上遙遠的路途,此時正值深鞦九月,望著那飄落的樹葉和廻鏇深邃的水流,心中湧起萬古不變的情愫。 帶著懷唸麓山韻味的別卷和詩文,前行的旗幟應該會經過子遊城。 河水長久以來都知曉如何安穩流淌,極目遠望,晴朗的雲朵一直延伸到海邊,與海平麪相接。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爲送別衍聖公而作。詩的首聯通過“振鷺歌殘”“駟馬鳴”“蓬山燕罷”“錦衣行”等形象的描寫,展現出送別時的場景和氛圍,既有一種熱閙過後的甯靜,又透露出離別的意味。頷聯中“西風”“三鞦日”“落木”“洄淵”等詞語,營造出一種蕭瑟而又深沉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歷史滄桑的思考,萬古情蘊含著無盡的意蘊。頸聯提到“別卷薦賡懷麓韻”和“前旌應過子遊城”,暗示了離別的不捨和對前行之路的祝福。尾聯以“川流夙昔知安穩,極目晴雲到海平”作結,用河流的安穩流淌和晴雲到海平的景象,表達了對衍聖公一路平安的祝願,同時也展現出一種開濶的意境。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沉,用典自然,將送別之情與對人生的感悟融爲一躰,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