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德業:德行與功業。
流俗: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多含貶義。
鹹:全,都。
推:推舉,推崇。
君子儒:指品德高尚的讀書人。
蜀郡:古郡名。
未消:沒有消除。
司馬渴:這裏指東漢司馬相如患消渴病(xiāo kě bìng,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爲主要特徵的綜合病證)一事,借指文人的病困。
彭城:古縣名。
已發:已經發作。
范增疽(jū,中醫指局部皮膚腫脹堅硬而皮色不變的毒瘡):范增是項羽的謀士,因受項羽猜疑,疽發背而死。此處借指因憂憤而致病。
好爵:高官厚祿。
華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柱,這裏指在華表上記錄功績。
芳名:美好的名聲。
海喁(yóng):大海的應和聲,這裏比喻衆人的讚頌。
九泉: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陰間。
澗聲:山澗的流水聲。
嗚咽:形容水、風等的聲音悽切。
欷歔(xī xū):嘆氣,抽咽聲。
翻譯
先生的德行與功業超出了世俗之人,遠近的人們都推崇他爲品德高尚的讀書人。他在蜀郡時未能消除像司馬相如那樣的病困,在彭城時已像范增那樣因憂憤而致病發疽。雖然沒有高官厚祿能在華表上記錄功績,但卻有美好的名聲被衆人讚頌。今日在他歸葬於九泉之處,山澗的流水聲發出悽切的聲音,像是在助力人們的嘆息和抽咽。
賞析
這首詩是對張觀復先生的哀輓之作,表達了詩人對張觀復先生的敬仰和深切懷念。詩的首聯讚揚了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業,得到了衆人的推崇。頷聯通過引用司馬相如和范增的典故,暗示了先生一生的坎坷和磨難,遭受了病困和憂憤的折磨。頸聯則強調了先生雖然沒有獲得高官厚祿,但他的美好名聲卻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讚譽。尾聯以景結情,用山澗流水的嗚咽聲來烘托人們的悲傷情緒,進一步表達了對先生的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用典貼切,情感真摯,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對張觀復先生的敬仰和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