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樗(chū):臭椿樹,常用來比喻無用之材,多用於自謙之辭。
- 青瑣: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花紋,借指宮廷。
- 太史:史官。
- 春秋志:記載歷史的著作,這裏指楊翁的著述。
- 中臺:古代官署名,在漢代尚書檯在宮廷之中,稱爲中颱。這裏代指朝廷。
- 琬琰(wǎn yǎn):本義指美玉,這裏指美好的品德或文章。
- 鐫(juān):雕刻。
翻譯
道理是因爲沒有刻意追求而自然領悟的,才能是因爲不被過度使用而得以保全。你看那宮廷的顯貴,而他自身直到白頭之年。他有着像史官撰寫春秋般的志向,在朝廷中留下如美玉般鐫刻的品德與文章。他的新墳僅有四尺高,但佳氣每天都在蒼茫之間升騰。
賞析
這首詩是對楊翁的輓詩,表達了對他的緬懷和評價。詩的首聯表達了一種對人生的領悟,認爲無心而爲和不過度使用才能,反而能使道心得以領悟,才能得以保全,這體現了一種道家的思想。頷聯通過對比宮廷的顯貴和楊翁的白頭之年,暗示楊翁可能沒有追求功名利祿,而是有着自己獨特的人生追求。頸聯讚揚了楊翁的志向和他在朝廷中所留下的美好品德與文章,將其比作史官的春秋志和美玉般的鐫刻,高度評價了他的貢獻和價值。尾聯描繪了楊翁新墳的情景,雖然墳僅四尺高,但卻有着蒼茫的佳氣,暗示着他的精神和影響依然存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通過對楊翁的讚美和懷念,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