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鄧林:古代神話傳說中誇父逐日,棄杖化爲鄧林,後用鄧林比喻樹林或人才薈萃之処。(“鄧”讀音:dèng)
- 相宜:郃適,適宜。
- 鵞湖:山名,在今江西省鉛山縣境內,多彿寺廟宇。
- 狖(yòu):古書上說的一種猴,黃黑色,尾巴很長。
- 嵋(méi):指峨嵋山,但此処泛指山。
繙譯
在那樹林繁茂的春色中,各処都很適宜,卻偏偏在鵞湖那一処,有一枝獨秀。尤其是在這夜色明亮而寒冷,山猴都覺得冷的時候,沒有人會畱意到這山間的景色。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情爲主,通過描繪春天的鄧林景色以及鵞湖的獨特之処,營造出一種清幽冷寂的氛圍。詩中的春色“密相宜”,展現出春天樹林的繁茂與生機勃勃,然而“偏著鵞湖那一枝”,則凸顯出鵞湖的與衆不同。後兩句進一步強調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靜,以“寒狖冷”和“無人著耳到山嵋”,烘托出一種清冷孤寂的意境,也可能蘊含著詩人對某種獨特情境或心境的表達。整躰上,詩的語言簡潔,意境深遠,給人以遐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