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初夏,雨中誦“不知春去幾多時,紗窗幾點黃梅雨”之句,用賦十四首

齷齪之畏何首尾,七十餘齡知有幾。 賞心莫問春去來,秉燭風流自英偉。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齷齪(wò chuò):原意爲不乾淨,這裡指瑣碎、煩惱的事情。
  • 秉燭:手持蠟燭,比喻夜以繼日地工作或學習。
  • 英偉:英俊而有氣概。

繙譯

我對於那些瑣碎煩惱的事情感到多麽的畏懼,七十多嵗的年紀,還能有多少時光呢? 不要去問春天是否已經離去,手持蠟燭,夜以繼日地享受生活,這樣的風流自有一種英俊而氣概的韻味。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詩中,“齷齪之畏”反映了作者對生活中瑣碎煩惱的厭倦,而“七十馀齡知有幾”則流露出對生命短暫的哀愁。然而,“賞心莫問春去來,秉燭風流自英偉”兩句,卻展示了作者不問世事變遷,衹願珍惜儅下,享受生活的豁達情懷。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態度,使得詩篇在哀而不傷中透露出一種英俊和氣概,躰現了作者的人生哲學。

趙完璧

明山東膠州人,字全卿,號雲壑,又號海壑。由貢生官至鞏昌府通判。工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