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四祖道場

慈雲自雁塔,香爐分鷲峯。 澗寒浮石鉢,雪霽聞山鍾。 欲難齋前偈,高尋霞外蹤。 何人曾出世,禪境空長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慈雲:比喻佛的慈悲如雲,覆蓋一切。
  • 雁塔:指佛塔,因塔形似雁而得名。
  • 香爐:指山峯,因其形狀似香爐。
  • 鷲峯:指印度靈鷲山,佛教聖地。
  • 澗寒:山澗寒冷。
  • 石鉢:僧人用的石制飯碗。
  • 雪霽:雪後放晴。
  • 齋前偈:齋戒前的佛教偈語。
  • 霞外蹤:指超脫塵世的蹤跡。
  • 出世:指超脫世俗,達到佛教的解脫境界。
  • 禪境:禪定的境界。

翻譯

慈雲自然地覆蓋着雁塔,香爐般的山峯與鷲峯相映成趣。 山澗寒冷,彷彿能浮起石鉢,雪後放晴,山鐘的聲音清晰可聞。 我渴望在齋戒前聽到偈語,追尋那超脫塵世的蹤跡。 有誰曾經達到超脫世俗的境界,禪定的境界中,只有長鬆相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四祖道場的靜謐與超脫,通過自然景觀與佛教元素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禪境的嚮往和對出世境界的追尋。詩中「慈雲」、「雁塔」、「香爐」、「鷲峯」等意象,構建了一個佛教聖地的氛圍,而「澗寒」、「石鉢」、「雪霽」、「山鍾」則進一步以自然景象來象徵禪定的清淨與超脫。最後兩句直接抒發了詩人對出世境界的渴望,以及對禪境中孤獨而長久的修行生活的認同。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