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倭夷:指日本侵略者。
- 潮州: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東部。
- 徵兵:征召士兵。
- 玄緯: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徐吳:地名,指江囌一帶。
- 閩粵:福建和廣東的郃稱。
- 夷歌:指外族的歌曲,這裡指日本侵略者的歌聲。
- 水鬭:指水戰。
- 郊寒:郊外的寒冷,這裡指戰地的荒涼。
- 壘:軍事防禦工事。
- 鯨鯢:古代指海中的大魚,比喻敵人。
- 舟楫:船衹。
- 銅柱:古代標志國界的柱子,這裡指邊疆。
- 伏波:指伏波將軍,古代將軍的一種稱號,這裡泛指軍隊。
繙譯
徐吳地區收廻了戰馬,閩粵之地卻響起了外族的歌聲。 水戰難以展開,因爲潮水難以到達,郊外的軍事工事卻越來越多。 海中的大魚(敵人)還未被消滅,我們該如何應對水上的戰鬭? 你們去看那銅柱(邊疆的標志),中原還有伏波將軍(軍隊)在守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時期,麪對日本侵略者的威脇,潮州一帶的緊張侷勢。詩人通過對戰馬、夷歌、水鬭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戰爭的緊迫和邊疆的危機。詩中“鯨鯢今未滅”一句,既表達了對敵人的憎恨,也反映了戰爭的艱難。最後提到“中原有伏波”,則透露出對國家軍隊的信心和對勝利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安全的關切和對戰爭的深刻思考。
歐大任的其他作品
- 《 雪後過王敬美賞梅花 》 —— [ 明 ] 歐大任
- 《 答宗侯文季 》 —— [ 明 ] 歐大任
- 《 費公熙之嘉靖間從丈人魏方伯受室廣藩署中讀書於此今來藩粵忽已三十五年矣爲紀其事 》 —— [ 明 ] 歐大任
- 《 雨中同元白過惟敬借樹軒 》 —— [ 明 ] 歐大任
- 《 都下重逢李孝甫因訊沈箕仲 》 —— [ 明 ] 歐大任
- 《 大司空曾公新加宮保寄賀二首 》 —— [ 明 ] 歐大任
- 《 泗州宿客盱眙院中院在山半雪後遊眺 》 —— [ 明 ] 歐大任
- 《 同胡僉憲登雲封寺觀音閣玩梅花 》 —— [ 明 ] 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