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即事

· 鄭琰
蘇小門前柳帶煙,暖沙晴日水如天。 杏糜供作宜春酒,榆莢分爲買笑錢。 垂柳綠遮騎馬路,落花紅襯釣魚船。 杜鵑不解遊人意,催盡韶光又一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蘇小:即蘇小小,南朝齊時期著名歌妓,此處泛指美女。
  • 柳帶煙:形容柳枝輕柔,如煙似霧。
  • 暖沙:溫暖的沙灘。
  • 水如天:水面平靜如鏡,映出天空的倒影。
  • 杏糜:杏子煮成的糊狀物,古時用於釀酒。
  • 宜春酒:適宜春天飲用的酒。
  • 榆莢:榆樹的果實,形似錢幣,古時常用作貨幣的象徵。
  • 買笑錢:指用來尋歡作樂的錢財。
  • 垂柳綠遮:垂柳的綠葉遮蔽。
  • 落花紅襯:落花點綴,使景色更加豔麗。
  • 杜鵑:鳥名,其鳴聲常被形容爲「不如歸去」,有催人歸家之意。
  • 不解:不理解。
  • 遊人:遊客。
  • 韶光:美好的時光。

翻譯

在蘇小小門前的柳樹下,輕柔的柳枝如煙霧般繚繞。溫暖的沙灘上,晴朗的日子裏,水面平靜如鏡,映照出天空的倒影。杏子煮成的糊狀物被用來釀造適宜春天飲用的美酒,榆樹的果實則被當作尋歡作樂的貨幣。垂柳的綠葉遮蔽了騎馬的道路,落花點綴着釣魚的船隻,使其更加豔麗。杜鵑鳥的鳴叫聲不理解遊客的心思,它催促着美好的時光流逝,又是一年過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西湖的景色,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春日畫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柳帶煙」、「水如天」、「杏糜」、「榆莢」等,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後兩句通過杜鵑鳥的鳴叫,表達了時光易逝的哀愁,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春天的美景,又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鄭琰

明福建閩縣人,字翰卿。任俠遨遊閩中。工詩,詞館諸公爭延致之,高文典冊,多出其手。後至南京,徽州富人吳生以上賓禮遇之,每醉常罵主人爲“錢虜”。吳與其兄構訟,疑琰泄其陰事,文致捕置京兆獄,瘐死獄中。有《二陬詩稿》。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