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詹長卿兄弟邀同喻宣仲何主臣東山觀伎併爲宣仲贈別

· 鄭琰
少年何地不淹留,載酒斜陽陌上游。 鳥向尊前窺豆蔻,客從花外聽箜篌。 離顏對酒人寧醉,別恨關春柳亦愁。 明日亂山江上路,鷓鴣聲裏系孤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淹留:停留,逗留。
  • 豆蔻: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少女。
  • 箜篌:古代的一種絃樂器,類似於豎琴。
  • 離顏:離別的面容。
  • 鷓鴣:一種鳥,其叫聲常被用來象徵離別或思念。

翻譯

在春日裏,少年時無論何處都會逗留,帶着酒在斜陽下的陌上游蕩。 鳥兒似乎在酒杯前窺視着豆蔻年華的少女,而我在花叢外聆聽着箜篌的樂聲。 面對離別的酒,人的面容怎能不顯醉意,春天的柳樹也因別恨而顯得愁緒。 明日,亂山中的江上,我將在鷓鴣的叫聲中繫住孤獨的小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裏的一場離別場景,通過「載酒斜陽」、「鳥向尊前」、「花外聽箜篌」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既美好又憂傷的氛圍。詩中「離顏對酒人寧醉」一句,深刻表達了離別時的無奈與心痛。結尾的「鷓鴣聲裏系孤舟」則預示了即將到來的孤獨旅程,增添了詩的哀愁色彩。整首詩語言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離別之情的深刻體驗。

鄭琰

明福建閩縣人,字翰卿。任俠遨遊閩中。工詩,詞館諸公爭延致之,高文典冊,多出其手。後至南京,徽州富人吳生以上賓禮遇之,每醉常罵主人爲“錢虜”。吳與其兄構訟,疑琰泄其陰事,文致捕置京兆獄,瘐死獄中。有《二陬詩稿》。 ► 21篇诗文

鄭琰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