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雜詠四首蓬萊閣

仙客攜長劍,星文乍有無。 步光開石窌,飛景駭山都。 龍化何時出,虹流片影孤。 越金曾斂鍔,持此問風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
  • 蓬萊閣:神話中的仙境,此處可能指羅浮山上的一個景點或建築。
  • 星文:指劍身上的星形紋飾。
  • 乍有無:忽隱忽現,形容星文在劍身上的閃爍。
  • 步光:指劍光。
  • 石窌:石洞。
  • 飛景:飛馳的光影。
  • 駭山都:驚動山中的居民。
  • 龍化:傳說中龍的變化,此處可能指劍的神奇。
  • 虹流:彩虹般的光流。
  • 片影孤:孤獨的影子。
  • 越金:指越國的劍,以鋒利著稱。
  • 斂鍔:收劍入鞘。
  • 風胡:古代傳說中的鑄劍大師。

翻譯

仙人攜帶着長劍,劍身上的星形紋飾忽隱忽現。劍光閃爍,照亮了石洞,飛馳的光影驚動了山中的居民。這劍如同龍的變化,何時才能顯現其神奇,彩虹般的光流中只有孤獨的影子。越國的劍曾經鋒利無比,現在收劍入鞘,拿着它去請教鑄劍大師風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仙人手持長劍,劍光閃爍,神祕莫測的場景。通過「星文乍有無」、「步光開石窌」等句,展現了劍的神奇與仙氣。詩中「龍化」、「虹流」等意象,增添了詩的神祕色彩。結尾提到「越金曾斂鍔,持此問風胡」,表達了詩人對劍的珍視以及對鑄劍技藝的嚮往和敬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仙境和神劍的遐想。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