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季常新秋寓海西社寄懷

策杖初從石室回,暮雲相望海西臺。 穿針樓上新停燭,避暑林中共舉杯。 風土橘州差可隱,山川炎嶠幾能來。 雞壇近日無爭長,盡道青蓮有俊才。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策杖:拄着柺杖。「策」(cè),這裏指拄着。
  • 石室:山洞,此處或指隱居之地。
  • 海西臺:可能是詩中提到的一個地方,具體所指不明。
  • 穿針樓:古代七夕時婦女乞巧的場所。
  • 橘州:地名。
  • 炎嶠(qiáo):炎熱的山嶺,這裏可能指炎熱的地方。
  • 雞壇:結交朋友的地方。

翻譯

我拄着柺杖剛從石室回來,傍晚的雲彩遙望着海西臺。在穿針樓上剛剛熄滅了蠟燭(可能指七夕節的活動結束),在避暑的樹林中一起舉杯暢飲。橘州的風土人情還算可以隱居,而炎熱的山嶺能有幾人願意前往呢。近來在結交朋友的地方沒有了爭強好勝,大家都稱讚青蓮(可能指李季常)有出衆的才能。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黎民表寫給李季常的,通過描繪自己的經歷和對各地風土人情的感受,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讚美。詩的首聯通過「策杖」「石室」「暮雲」「海西臺」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悠遠、寧靜的氛圍。頷聯描寫了穿針樓的七夕活動和在避暑林中的聚會,展現出生活的場景。頸聯則對橘州和炎嶠的風土進行了對比,表達出對某些地方的看法。尾聯提到雞壇,說那裏近來沒有了爭鬥,都在誇讚李季常的才華,體現了對友人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生活的感悟。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