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 其四麓翁園堂宴客

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東。轆轤聽帶秋聲轉,早涼生、傍井梧桐。歡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風。 臨池飛閣乍青紅。移酒小垂虹。貞元供奉梨園曲,稱十香、深蘸瓊鍾。醉夢孤雲曉色,笙歌一派秋空。
拼音

所属合集

#風入松

注釋

麓翁:即史宅之,字之仁,爲宋相史彌遠之子。《寧波府志》:“史子仁,心非叔父彌遠所爲,著《升聞錄》以寓規諫。避勢遠嫌,退處月湖,寧宗御書‘碧沚’賜之。”“之”與“子”一字之差,《府志》不雲彌遠子,而爲侄。宅之曾總攬朝廷財政,與吳文英爲同鄉。 梧桐:一本無“梧”字。 良:一作“涼”。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以作者的哀愁悲秋襯托麓翁的歡宴,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下片讚頌主人好客,盛情招飲的情景。

賞析

“一番”兩句,點宴客時間。言炎夏過後,秋涼已生,雨打荷池,洗淨一池豔紅。“轆轤”兩句,承上述秋景。言耳聞單調乏味的轆轤聲,眼見井臺四周鋪滿了枯黃的梧桐葉,詞人哀嘆秋已深矣。“歡宴”兩句,點題。十二字共分六層意思,全以一“歡”字領起。此言麓翁之宴既是歡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潔的月光下,清風習習,園中修竹搖曳,堂內佳人起舞,呈現出一幅富貴夜宴圖。 “臨池”兩句,寫宴會地點園堂周圍的景色。言麓翁先把酒宴擺放在園中堂內,園堂面水開窗,使客人可以邊飲酒邊觀望在月色朦朧中隱約顯現在荷池中的紅花綠葉。然而園堂宴飲還不能盡興,所以大家又攜酒至園中的“小垂虹”橋上,再次自在暢飲。此是讚揚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貞元”兩句,述宴中彈奏名曲助興。“貞元”,指唐朝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這裏泛指昇平盛世。此言宴席中自有樂工們爲大家彈奏昇平盛世中流行的樂曲,並且還拿出來號稱“十香”的醇酒斟滿在玉杯中招待客人。“醉夢”兩句,夢中景。詞人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當然是高興得樂而忘返了。所以不覺沉醉入夢,好夢至曉,並且夢中似乎還覺得自己飄飄然地身處在一派笙歌聲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轆轤(lù lu):安在井上絞起汲水斗的器具。
  • 丁東:形容玉佩之聲。
  • 修竹:長長的竹子。
  • 供奉:以某種技藝侍奉帝王的人。
  • 瓊鍾:玉製的酒器。

翻譯

一陣稀疏的雨洗淨了荷花。玉一般清冷,玉佩叮叮咚咚。轆轤帶着秋聲轉動,早秋的涼意已在井邊的梧桐上產生。歡樂的宴會在美好的夜晚和明亮的月色下,有佳人在修長的竹子和清風之中。 靠近池塘的飛閣剛剛呈現出青紅的顏色。移動酒杯在如小彩虹般的橋上。像貞元年間的供奉演奏梨園樂曲,說是有十種香,深深蘸在玉製的酒器中。沉醉在夢中如孤雲在拂曉的天色中,笙歌之聲在一派秋天的天空中迴盪。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場在園堂中的宴會場景。上闋通過「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東」等細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冷而優美的氛圍,同時「歡宴良宵好月」又展現了宴會的歡樂熱鬧。下闋着重描寫環境和樂曲,「臨池飛閣」「移酒小垂虹」等展現出環境的雅緻,而關於梨園曲的描述則增添了藝術氛圍。全詞情景交融,生動地展現了宴會的華麗與歡樂,以及優美的環境氛圍,體現出詞人的高雅情趣和細緻觀察力。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