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
西湖萬頃,樓觀矗千門。春風路,紅堆錦,翠連雲。俯層軒。風月都無際,蕩空藹,開絶境,雲夢澤,饒八九,不須吞。翡翠明璫,爭上金堤去,勃窣媻姍。看賢王髙會,飛蓋入雲煙。白鷺振振,鼓咽咽。
記風流遠,更休作,嬉遊地,等閒看。君不見,韓獻子,晉將軍,趙孤存。千載傳忠獻,兩定策,紀元勳。孫又子,方談笑,整乾坤。直使長江如帶,依前是、﹝存﹞趙須韓。伴皇家快樂,長在玉津邊。只在南園。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六州歌頭:詞牌名。北宋新聲。《逸周書·巻二·程典》:「維三月旣生魄,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於商。」此指古代九州之荆、梁、雍、豫、徐、揚六州。宋人程文簡《演繁露·巻十六》:「《六州歌頭》,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聲爲弔古詞,如『秦亡草昧,劉項起吞併』者是也。音調悲壯,又以古興亡事實之。聞其歌使人悵慨,良不與艶辭同科,誠可喜也。本朝皷吹止有四曲:《十二時》、《導引》、《降仙臺》幷《六州》。爲曲,毎大禮宿齋或行幸遇夜,毎更三奏,名爲警塲。眞宗至自幸亳,親饗太廟,登歌始作,聞奏嚴遂詔,自今行禮罷乃奏。政和七年,詔《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謂之《六州》,其稱謂已熟也。今前輩集中大祀大䘏皆有此詞。」鼓吹曲乃軍中樂。此調聲韻上大量連用三言短句,一氣驅使,旋折而下,調勢雄偉,聲容「繁音促節」,恰宜表達緊張、急迫、激昂、慷慨之壯烈情緒,爲詞調中最激烈之調。《詞譜》於此調列九體,以賀詞爲正體,雙調,一百四十三字,平仄互叶。前闋十九句,八平韻,八叶韻;後闋二十句,八平韻,十叶韻。又有於平韻外兼叶仄韻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韻同部、仄韻隨時變換,幷能增強激壯聲情,有「繁絃急管、五音繁會」之妙。要以平韻爲主,仄韻爲副,務使「玄黃律呂,各適物宜」耳。其諸變體亦常爲宋人所用。
「雲夢澤,饒八九,不須吞」句:西漢·司馬長卿《子虛賦》:「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雲夢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呑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蔕芥。」
「翡翠明璫,爭上金堤去,勃窣(sū)媻(pán)姍」句:西漢·司馬長卿《子虛賦》:「於是鄭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雜纖羅,垂霧縠,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鬱橈谿谷;衯衯裶裶,揚袘戌削,蜚襳垂髾;扶輿猗靡,翕呷萃蔡;下靡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威蕤,繆繞玉綏;眇眇忽忽,若神仙之髣髴。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媻姗勃窣,上乎金隄。」
「白鷺振振,鼓咽咽」句:《詩·魯頌·駉之什·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於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樂兮。」
「韓獻子,晉將軍,趙孤存」句:《史記·巻四十五·韓世家》:「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將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韓厥止賈,賈不聽。厥告趙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絶趙祀,死不恨矣。』韓厥許之。及賈誅趙氏,厥稱疾不出。程嬰、公孫杵臼之藏趙孤趙武也,厥知之。……於是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爲獻子。晉景公十七年,病,卜大業之不遂者爲祟。韓厥稱趙成季之功,今後無祀,以感景公。景公問曰:『尚有世乎?』厥於是言趙武,而復與故趙氏田邑,續趙氏祀。」
「千載傳忠獻,兩定策,紀元勳」句:《宋史·巻三百十二·韓琦傳》:「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嘉祐元年,召爲三司使,未至,迎拜樞密使。三年六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六年閏八月,遷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封儀國公。帝既連失三王,自至和中病疾,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爭以立嗣固根本爲言,包拯、范鎮尤激切。積五六歲,依違未之行,言者亦稍怠。至是,琦乘間進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髙,未有建立,何不擇宗室之賢者,以爲宗廟社稷計?』帝曰:『後宮將有就館者,姑待之。』已又生女。一日,琦懷《漢書·孔光傳》以進,曰:『成帝無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猶能如是,況陛下乎。願以太祖之心爲心,則無不可者。』又與曾公亮、張昇、歐陽修極言之。會司馬光、呂誨皆有請,琦進讀二疏,未及有所啟,帝遽曰:『朕有意久矣,誰可者?』琦皇恐對曰:『此非臣輩所可議,當出自聖擇。』帝曰:『宮中嘗養二子,小者甚純,近不慧,大者可也。』琦請其名,帝以宗實告。宗實,英宗舊名也。琦等遂力贊之,議乃定。……乃下詔立爲皇子。明年,英宗嗣位,以琦爲仁宗山陵使,加門下侍郎,進封衞國公。琦既輔立英宗,門人親客,或從容語及定策事,琦必正色曰:『此仁宗聖德神斷,爲天下計,皇太后内助之力,臣子何與焉。』……帝寢疾,琦入問起居,言曰:『陛下久不視朝,願早建儲,以安社稷。』帝頷之,即召學士草制,立潁王。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爲英宗山陵使。……(熙寧)八年,換節永興軍,再任,未拜而薨,年六十八。前一夕,大星隕於治所,櫪馬皆驚。帝發哀苑中,哭之慟。輟朝三日,賜銀三千兩,絹三千匹,發兩河卒爲治塚,篆其碑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贈尚書令,諡曰『忠獻』,配享英宗廟庭。」
孫又子:謂韓侂胄。《宋史·巻四百七十四·〈姦臣列傳·韓侂胄傳〉》:「韓侂胄字節夫,魏忠獻王琦曾孫也。」
長江如帶:《南史·巻十·〈陳本紀·陳後主紀〉》:「隋文帝謂僕射髙熲曰:『我爲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存﹞趙須韓:「存」字原闕,以意逕補。
玉津:園名。宋·周草窗《武林舊事·巻四·〈御園·玉津〉》:「玉津,嘉會門外。紹興間,北使燕射於此。淳熙中,孝宗兩幸。紹熙中,光宗臨幸。」
南園:韓侂胄園名。宋·周草窗《武林舊事·巻五·〈湖山勝概·南山路·南園〉》:「南園,中興後所創。光宗朝賜平原郡王韓侂冑,陸放翁爲記。後復歸御前,改名慶樂,賜嗣榮王與芮,又改勝景。有許閒堂、相容射廳、寒碧臺、藏春門、凌風閣、西湖洞天、歸耕莊、淸芬堂、歳寒堂、夾芳、豁望、矜春、鮮霞、忘機、照香、堆錦、遠塵、幽翠、紅香、多稼、晩節香等亭。秀石爲上,内作十樣錦亭,並射圃流杯等處。弁陽翁詩云:『淸芬堂下千株桂,猶是韓家舊賜園。白髮老翁和淚説,百年中見兩平原。』又云:『舊事淒涼尚可尋,斷碑空臥草深深,凌風閣下槎牙樹,當日人疑是水沈。』」《放翁逸稿·巻上·南園記》:「慶元三年二月丙午,慈福有㫖,以别園賜今少師平原郡王韓公。其地實武林之東麓,而西湖之水滙於其下。天造地設,極山湖之美。公旣受命,乃以禄入之餘,葺爲南園。」按:《武林舊事》謂賜園事在光宗朝,顯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矗(chù):直立,高聳。
- 藹:雲氣。
- 勃窣(sū):形容人或物的走動。
- 媻姍(pán shān):飄動貌。
- 振振:群飛貌。
- 咽咽:形容有節奏的鼓聲。
繙譯
西湖有萬頃之大,高樓宮殿矗立著數以千計。春風吹拂的路上,紅花堆積如錦,翠色接連雲霄。從高樓往下看。清風明月都沒有邊際,振蕩著雲氣,開拓出絕妙之境,雲夢澤大概佔了八九分,不一定要吞竝。戴著翡翠耳環等飾物的女子,爭相走上金色堤岸,行動舒緩飄動。看那賢明的君王盛大聚會,車蓋飛進雲菸之中。白鷺成群飛翔,鼓聲有節奏地咚咚響著。 記得這流傳久遠的風流,不要再儅作隨意遊玩的地方,等閑去看待。你難道沒有看見,韓獻子,晉將軍,保存下趙氏孤兒。千年傳頌忠誠奉獻,兩次決定國策,建立了不朽功勛。孫子又有兒子,正在談笑間,就可整頓乾坤。簡直要使長江如同衣帶,依舊如同以前那樣,有趙宋和韓氏。陪伴著皇家享受快樂,長久地在玉津邊。衹在南園那裡。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西湖的壯濶景色以及與之相關的歷史典故和人物,抒發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和對現實的思考。上闋主要描寫西湖的華美壯麗之景,以及熱閙的人群場麪。下闋則從歷史人物切入,通過列擧韓獻子、趙氏孤兒等事例,表達了對忠誠與功勛的敬仰,以及對儅時社會侷勢的一種期盼和感慨。整首詞氣勢恢宏,意境開濶,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情懷緊密融郃,展現了辛棄疾特有的豪放風格和深沉的思考。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美芹十論 · 自治第四 》 —— [ 宋 ] 辛棄疾
- 《 臨江仙 · 卽席和韓南澗韻 》 —— [ 宋 ] 辛棄疾
- 《 壽趙茂嘉郎中二首 》 —— [ 宋 ] 辛棄疾
- 《 感皇恩 · 慶嬸母王恭人七十 》 —— [ 宋 ] 辛棄疾
- 《 再用韻 》 —— [ 宋 ] 辛棄疾
- 《 念奴嬌 · 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韻 》 —— [ 宋 ] 辛棄疾
- 《 驀山溪 · 畫堂簾捲 》 —— [ 宋 ] 辛棄疾
- 《 西江月 · 癸丑正月四日,自三山被召,經從建安,席上和陳安行舍人韻 》 —— [ 宋 ] 辛棄疾
相关推荐
- 《 六州歌頭 · 題岳鄂王廟 》 —— [ 宋 ] 劉過
- 《 六州歌頭 》 —— [ 清 ] 顧貞觀
- 《 六州歌頭 · 賦木蓮花 》 —— [ 元 ] 姚燧
- 《 六州歌頭 · 次賀東山韻 》 —— [ 清 ] 吳湖帆
- 《 六州歌頭 · 淵明祠 》 —— [ 宋 ] 袁去華
- 《 六州歌頭 》 —— [ 宋 ] 劉過
- 《 六州歌頭 · 金陵弔古 》 —— [ 清 ] 易順鼎
- 《 六州歌頭 · 戲作簡僮約,效稼軒體 》 —— [ 清 ] 鄒祗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