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靑 · 辛酉生日前兩日,夢一道士話長年之術,夢中痛以理折之,覺而賦八難之辭

莫鍊丹難。黃河可塞,金可成難。休辟穀難。吸風飲露,長忍飢難。 勸君莫遠遊難。何處有、西王母難。休採藥難。人沈下土,我上天難。
拼音 朗读

注釋

柳梢靑:詞牌名。此調兩體,或押平韻,或押仄韻,字句悉同。押平韻者,宋·韓澗泉詞有「雲淡秋空」句,名《雲淡秋空》,有「雨洗元宵」句,名《雨洗元宵》,有「玉水明沙」句,名《玉水明沙》。元·張雨詞名《早春怨》。押仄韻者,《古今詞話》無名氏詞有「隴頭殘月」句,名《隴頭月》。北宋新聲,因詞有「柳裊煙斜」以爲調名。此詞爲仲殊作,收入《唐宋諸賢絶妙詞選·巻九》。《類編草堂詩餘·巻一》誤爲秦少游作。此調前段六句全爲四字句,後段第一句爲六字句,第二句爲上三下四之七字句,餘爲四箇四字句。全調以四字句爲主要句式,九箇四字句中有六箇均爲「仄仄平平」式。由於韻位的巧妙安排使此調之音節有和婉、響亮、流美的特點。每段結尾三箇四字句平仄相對而又重疊,意象優美,語意排比連貫,最能體現此調聲情特點。仲殊詞題爲《呉中》,乃寫景之作,極爲含蓄,輕快優雅,是爲宋詞名篇。此調可用仄韻。宋·蔡申道有《柳梢靑·數聲鶗鴂》。此體仄韻,字聲平仄亦有異。蔡申道此詞亦宋詞名篇,或誤爲賀方回詞。蔡申道三首均爲仄韻體。宋人王仲言《投轄録》記有一首鬼詞,用仄韻體,平仄與句式略有異,但詞意極美而感情僂凉,當是民間之作。王仲言記:「己未歳,虜人入我河南故地,大將張中孚、中彥兄弟,自陝右來朝行在所,道出洛陽建昌宮故基之側,與二三將士張燭夜飲於郵亭。忽有婦人衣服奇古而姿色絶妙,執役來歌於尊前曰:『曉星明滅。白露點、秋風落葉。故址頽垣,荒煙衰草,溪前宮闕。長安道上行客。念依舊、名深利切。改變容顔,銷磨今古,隴頭殘月。』中孚兄弟大驚異,詰其所自,不應而去。」辛稼軒用平韻三首,風格豪放。此調宋人用者甚衆,雖然題材亦廣泛,但仍以風格淸新婉約,用於寫景與抒情爲主。 八難:《漢書·巻一上·髙帝紀》:「(酈)食其欲立六國之後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漢王輟飯吐哺曰:『竪儒幾敗公事。』令趨銷印。」按:此詞以八「難」爲韻,一韻到底,蓋亦詞之一體。黃山谷有《阮郎歸·效福唐獨木橋體作茶詞》卽一韻到底。然此詞以「莫鍊丹」開頭,其下又有「休辟穀」、「休採藥」等,每句均指述道家一事,蓋卽題中所謂「痛以理折之」者。 鍊丹:道家均以修鍊丹藥,食之以謀長生。《晉書·巻七十二·葛洪傳》:「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洪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性寡慾,無所愛玩,……爲人木訥,不好榮利,閉門卻掃,未嘗交遊。……尤好神仙導養之法。從祖玄,呉時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以其練丹秘術授弟子鄭隱。洪就隱學,悉得其法焉。」 「黃河可塞,金可成難」句:《漢書·巻二十五上·郊祀志》:「康后聞文成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入,因樂成侯求見言方。天子旣誅文成,後悔其方不盡,及見欒大,大說。大爲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爲大言,處之不疑。大言曰:『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爲賤,不信臣。又以爲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臣數以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僊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則方士皆掩口,惡敢言方哉!』」宋·蘇東坡《寄呉德仁兼簡陳季常》詩:「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 辟穀:道家謂神仙以辟穀爲下,然卻粒則無滓濁,無滓濁則不漏,由此亦可入道。《史記·巻五十五·留侯世家》:「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爲韓報讐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爲帝者師,封萬戸,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穀,道引輕身。」南朝宋·裴龍駒《集解》:「服辟穀之藥,而靜居行氣。」 吸風飲露:《莊子·巻一·〈内篇·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勸君莫遠遊難。何處有、西王母難」句:戰國楚·屈原《楚辭·遠遊》:「聞赤松之淸塵兮,願承風乎遺則。」宋·朱晦菴《集注》:「《列仙傳》:「赤松子,至崑崙山,常止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倶去。」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