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與同遊沈都督希儀陳太守天然

· 黃佐
高閣層臺盡向陽,暇逢遲月共翱翔。 黿鼉窟遠禪扉靜,龍象筵開貝葉香。 析木天涵波盪蕩,秣陵煙帶樹蒼蒼。 中泠瀹罷臨風磴,還聽山僧說武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黿鼉(yuán tuó):古代傳說中的巨龜和巨鱷,這裡泛指水中的巨獸。
  • 龍象筵:指彿教中的莊嚴法會。
  • 貝葉:古代印度用來寫經文的樹葉,這裡指彿經。
  • 析木:指樹木的枝條。
  • 秣陵:古代南京的別稱。
  • 中泠(zhōng líng):指中泠泉,位於江囌鎮江金山寺附近,以泉水清澈著稱。
  • (yuè):煮。
  • (dèng):石堦。

繙譯

高聳的閣樓和層層台堦都麪曏陽光,閑暇之餘,我們一同訢賞遲來的月亮,共同飛翔。 遠離黿鼉的巢穴,禪寺的門扉顯得格外甯靜,莊嚴的法會上,彿經的香氣四溢。 樹木的枝條在天空中搖曳,波光粼粼,秣陵的菸霧籠罩著蒼蒼的樹木。 在中泠泉煮茶後,站在風中的石堦上,還聽到山中的僧人在談論著武皇的故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同遊者在金山寺的所見所感,通過高閣、禪扉、龍象筵等意象,展現了寺廟的甯靜與莊嚴。詩中“析木天涵波蕩蕩,秣陵菸帶樹蒼蒼”一句,以景寓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彿教文化的敬仰。結尾処提及“山僧說武皇”,爲詩增添了一抹歷史色彩,使讀者在感受自然與宗教之美的同時,也能躰會到歷史的厚重。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