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頌補遺九首治洪水
禹決九川,以距四海。
距川伊何,浚茲畎澮。
肇河積石,江岷漢嶓。
濟淮入海,渭洛惟河。
其魚發發,孔庶且有。
既汕於樑,亦獲於笱。
播奏庶艱,登彼丘陵。
懋遷有無,化居是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禹:指大禹,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
- 九川:指九條主要的河流。
- 距:通「拒」,阻擋,引導。
- 四海:指東、南、西、北四海,泛指天下。
- 浚:疏浚,挖掘。
- 畎澮:田間的水溝。
- 肇:開始。
- 積石:山名,在今青海省。
- 岷:岷山,在今四川省。
- 嶓:嶓冢山,在今甘肅省。
- 濟:濟水,古水名。
- 淮:淮河,古水名。
- 渭:渭河,古水名。
- 洛:洛河,古水名。
- 其魚發發:形容魚兒衆多,活躍。
- 汕:用網捕魚。
- 梁:魚梁,一種捕魚設施。
- 笱:捕魚的竹籠。
- 播奏:播種。
- 庶艱:衆多困難。
- 懋遷:貿易,交換。
- 化居:變化居住地,指遷徙。
翻譯
禹治理九條大河,以阻擋洪水流向四海。 如何引導洪水入河?通過疏浚這些田間的水溝。 開始治理黃河從積石山,長江從岷山,漢水從嶓冢山。 濟水、淮河流入大海,渭河、洛河則匯入黃河。 河中的魚兒衆多而活躍,既在樑上用網捕獲,也在笱中捕得。 播種克服衆多困難,登上那些丘陵。 通過貿易交換有無,遷徙居住地以適應變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大禹治水的壯麗場景,通過具體的河流名稱和治水方法,展現了禹的智慧和勇氣。詩中「禹決九川,以距四海」一句,即概括了禹治水的宏偉目標和策略。後文詳細描述了禹如何通過疏浚河道、引導水流,以及治理具體河流的過程,體現了禹對水流的精準控制和對自然環境的深刻理解。詩的最後,通過描述豐收的景象和人民的生活改善,讚美了禹治水帶來的積極社會影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是對大禹治水功績的生動頌歌。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
黃佐的其他作品
- 《 十載行二首贈王子崇 》 —— [ 明 ] 黃佐
- 《 李表弟綽送紫霞綃菊有感二首 》 —— [ 明 ] 黃佐
- 《 京邸春日思家 》 —— [ 明 ] 黃佐
- 《 南歸途中雜詩二十二首 》 —— [ 明 ] 黃佐
- 《 崇德樓懷古八首爲彭城馬子津賦 》 —— [ 明 ] 黃佐
- 《 草堂餞別諸生偶成三首 》 —— [ 明 ] 黃佐
- 《 秋夜吟贈別信臣士疇二同館 》 —— [ 明 ] 黃佐
- 《 江上寄山陰周給事 》 —— [ 明 ] 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