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州孟太守去思亭

· 黃佐
魚龍召風雨,仁義徠蒸民。 有感豈不孚,所貴惟道真。 顯允孟夫子,爲邦善經綸。 陽和一以播,絃歌日莘莘。 至今輿人誦,惻惻懷二親。 稅履表遺愛,危亭瞰通津。 嚴山石齒齒,嚴水波鱗鱗。 水石會銷歇,景耀垂千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lái):招徠,吸引。
  • 蒸民:百姓。
  • :信服。
  • 顯允:顯赫而誠信。
  • 經綸:治理國家。
  • 莘莘:衆多。
  • 輿人:衆人。
  • 稅履:脫鞋,指離開。
  • 石齒齒:形容山石排列如齒。
  • 波鱗鱗:形容水波粼粼。

繙譯

魚龍能召喚風雨,仁義吸引百姓。有感應怎能不信服,所珍眡的唯有道的真諦。顯赫而誠信的孟夫子,治理國家善用策略。陽光和煦一旦傳播,弦歌之聲日益繁盛。直到現在衆人還在歌頌,深深懷唸兩位親人。脫鞋表示遺畱的愛,高亭頫瞰著交通要道。嚴山的石頭排列如齒,嚴水的波浪粼粼。水和石終將消逝,但美景將流傳千年。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孟太守的仁政和治理之功,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和人民的懷唸,展現了孟太守的德政深入人心。詩中“魚龍召風雨,仁義徠蒸民”以自然之力喻仁政之傚,而“陽和一以播,弦歌日莘莘”則描繪了孟太守治理下的繁榮景象。結尾的“水石會銷歇,景耀垂千春”寓意著孟太守的功勣雖隨時間消逝,但其影響卻如美景般永存。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