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奉命和詩。
- 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 祀陵:祭祀陵墓,這裏指祭祀皇帝的陵墓。
- 金城:堅固的城池,這裏指北京城。
- 翠積雲蒸:形容山色青翠,雲霧繚繞。
- 碧水流:清澈的水流。
- 幽燕:指古代燕國地區,今河北省一帶。
- 九朝陵寢:指歷代皇帝的陵墓。
- 甗(yǎn):古代的一種炊具,這裏可能指陵墓的形狀或象徵。
- 祠官:負責祭祀的官員。
- 帝子:皇帝的子女。
- 廣樂:宏大的音樂,指祭祀時使用的音樂。
- 仙蹕(bì):皇帝的儀仗。
- 鬆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徵墓地。
翻譯
在北京城西北的羣山之巔,青翠的山色與蒸騰的雲霧交織,清澈的河水潺潺流過。 自古以來,這片幽燕之地便在白日下顯得莊嚴,歷代皇帝的陵墓在這清秋時節更顯肅穆。 星辰的光輝映照着祠官的進入,霜露的寒意喚起了帝子們的哀愁。 宏大的祭祀音樂雖無聲,但儀式即將開始,彷彿能聽到皇帝的儀仗從鬆楸間緩緩而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霜降時節祭祀皇帝陵墓的莊嚴場景。詩中,「金城西北萬山頭」一句,以宏大的視角勾勒出了祭祀地點的壯闊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如「翠積雲蒸碧水流」,詩人營造了一種肅穆而神祕的氛圍。後句中的「千古幽燕開白日,九朝陵寢甗清秋」,不僅展現了歷史的厚重感,也表達了對先祖的敬仰之情。結尾的「廣樂無聲班欲定,似聞仙蹕出鬆楸」則巧妙地以靜制動,通過音樂和儀仗的暗示,增強了祭祀儀式的莊嚴與神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對皇家祭祀活動的深刻理解和藝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