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黃門海珠詩次韻

孤根分穗石,樹影帶城堤。 泛泛星槎外,荒荒日馭西。 兩崖煙火斷,一嘯海雲迷。 便欲依僧寺,終同一鶴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穗石:指廣州的石室,即今之石室聖心大教堂,因其建築材料多爲石塊,故稱。
  • 星槎:古代神話中能乘往天河的船筏,比喻遙遠或高遠的事物。
  • 日馭:太陽的別稱,這裏指太陽運行的方向。
  • 海雲迷:海上的雲霧使得方向迷失。
  • 一鶴棲:指與一隻鶴共同棲息,比喻隱居或超脫塵世的生活。

翻譯

孤立的樹根分隔了穗石,樹影伴隨着城堤。 在星槎之外飄蕩,太陽向西邊沉落。 兩岸的煙火已斷,一聲長嘯,海上的雲霧使我迷失方向。 我渴望依靠僧人的寺廟,最終與一隻鶴共同棲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景象,通過「孤根分穗石」和「樹影帶城堤」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的「星槎」和「日馭西」增添了一種遙遠和超然的感覺,而「海雲迷」則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迷茫和逃避。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希望與一隻鶴共同棲息,體現了其追求心靈自由和寧靜的理想。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