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悼萱:悼念萱草,萱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用來象徵母親或母愛。
- 丹山雛:指雛鳥,這裏可能比喻幼小的孩子。
- 哀哀:形容極度悲傷。
- 竹花終再實:竹子開花後會結實,但竹子開花是罕見現象,通常開花後竹子會死亡,這裏可能比喻生命的終結與再生。
- 逝水不復西:比喻時間流逝不再回來。
- 邈矣返哺慈:邈遠難以回報的母愛。
- □痛亦何爲:空缺處可能是「傷」,意爲悲傷又有何用。
翻譯
明月沉入了海底,孤雲飄散在梧桐枝頭。 留下了這隻來自丹山的雛鳥,它在枝頭哀哀地啼叫。 竹子開花終究會結出果實,但流逝的水卻再也不會向西流回。 遙遠的母愛難以回報,悲傷又有何用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表達了對母愛的深切懷念和無法回報的悲痛。詩中「明月沉海底,孤雲散梧枝」描繪了孤獨淒涼的景象,爲後文的哀思奠定了基調。「丹山雛」與「哀哀枝上啼」形象地比喻了失去母愛的孩子的悲痛。而「竹花終再實,逝水不復西」則寓意生命的循環與時間的無情,強調了母愛的珍貴和無法挽回的遺憾。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深深的悲痛和無奈。
符錫的其他作品
- 《 乙酉冬至募兵英德曉起對燭因思去年此日適部兵在梧州幕府到官未及二載而兩以兵事奔走軍門慨然有懷遂成此作 》 —— [ 明 ] 符錫
- 《 送陸九萬再領嶽州通判次韻 》 —— [ 明 ] 符錫
- 《 雷州萊公祠次歐宗主韻 》 —— [ 明 ] 符錫
- 《 奉贈石□大參之任雲南因示南津太參四詩用韻 》 —— [ 明 ] 符錫
- 《 再用前韻呈唐府尊二章 》 —— [ 明 ] 符錫
- 《 題雙喜圖贈王推府之臨安號西溪涇縣人 》 —— [ 明 ] 符錫
- 《 偶閱飛霞子書有感 》 —— [ 明 ] 符錫
- 《 十月歸南岡喜黃花尚未盡委欣然對之偶題二絕 》 —— [ 明 ] 符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