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行詩八首龍江灣
連山爭南馳,劃斷滄江曲。
勢如萬馬奔,鞭?忽回覆。
石角不戴土,蒼然四無麓。
寸草不得榮,唯含古苔綠。
浪波撞其根,巖竇響琴築。
浮圖乃善幻,凌虛架佛屋。
行人願利涉,望拜各致祝。
人生貴心事,安能慮存覆。
我欲升其巔,憑高快心目。
飛傳不可留,一往如電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 (lěi):馬鞭。
- 麓 (lù):山腳。
- 竇 (dòu):洞穴。
- 築 (zhú):古代的一種擊絃樂器。
- 浮圖 (fú tú):佛教用語,指佛塔。
- 利涉 (lì shè):順利渡河。
- 存覆 (cún fù):保存和傾覆,指安全與危險。
翻譯
連綿的山脈爭相向南延伸,突然在滄江的彎曲處被切斷。山勢如同萬馬奔騰,馬鞭一揮卻又突然迴轉。山石的棱角上不覆蓋土壤,四周蒼茫無山腳。連一寸草都無法生長,只有古老的苔蘚呈現綠色。波浪撞擊着山石的根部,巖洞中迴響着如琴築般的聲響。佛塔巧妙地凌空架設,彷彿善變的幻術。行人希望順利渡河,紛紛望拜祈福。人生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追求,怎能總是擔憂安全與危險。我想要登上山頂,站在高處讓心靈得到愉悅。飛馳的馬車無法停留,一去如同電光般迅速。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龍江灣的壯麗景色,通過「連山爭南馳」、「勢如萬馬奔」等意象展現了山勢的雄偉與動態美。詩中「石角不戴土,蒼然四無麓」一句,既表現了山石的裸露與荒涼,又透露出一種原始的自然美。後文通過對佛塔和行人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