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仙橋:傳說中仙人所建的橋樑,常用來形容橋樑的美麗或神祕。
- 石鼓:古代的一種石制樂器,這裏可能指形狀像石鼓的岩石或景點。
- 上清:道教中指天界的高級境界,也指道教的神仙。
- 今霄:今夜。
- 來朝:明天。
- 勝景:美麗的景色。
- 秉燭:手持蠟燭,常用來形容夜晚的活動。
翻譯
已經跨過仙橋,遠望石鼓,上清仙境還在更高的山頭。 今夜,我知道明天是否還能來此? 如此美景,應當手持蠟燭,盡情遊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遊覽齊山的情景,表達了對仙境般景色的嚮往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詩中「仙橋」、「石鼓」、「上清」等詞語構建了一個神祕而美麗的仙境畫面,而「今霄知有來朝否?」則透露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憂慮。最後一句「勝景應須秉燭遊」則強烈表達了對美景的珍惜,即使是在夜晚也要盡情欣賞,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別駕曾梅谷以足疾告歸休詩以賢之 》 —— [ 明 ] 湛若水
- 《 漱石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朝天宮習儀次日邊何二奉常既往上陵有作見懷次韻 》 —— [ 明 ] 湛若水
- 《 登留後閤和道林韻 》 —— [ 明 ] 湛若水
- 《 九月十一日將從瓜洲渡江遊焦山阻風 》 —— [ 明 ] 湛若水
- 《 富良歌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韻答郭總戎武定題煙霞洞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祁門汪茂才可立久住九華來壽予以太極章答之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