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甘泉:甘甜的泉水,這裏指甘泉洞,地名。
- 四海:古代認爲中國四周都是海,四海即指天下。
- 臨流:面對流水。
翻譯
新的泉水也是甘甜的泉水,東海也就是南海。 要知道這兩個泉水的源頭,才能明白四海的廣闊。 四海尚且是相同的,人的心又何必分彼此? 面對流水爲弟弟送行,靜靜地學習泉水停止流動的平靜。
賞析
這首詩通過泉水和海洋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世界大同和人心相通的深刻理解。詩中「新泉亦甘泉,東海即南海」展示了萬物本質的相通,而「四海尚且同,人心何彼此?」則進一步強調了人與人之間不應有隔閡。最後兩句「臨流餞弟歸,靜學泉水止」則體現了作者在送別時的平靜心態,以及對弟弟的深情和期望。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和諧共處的嚮往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先期史恭甫來同遊茅山家人已迎至鎮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連夜歸報速來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猶未至豈爲泥雨所阻 》 —— [ 明 ] 湛若水
- 《 九月廿日白雲遣興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作表滕西江壽官成定山祠因以留別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宣城掌教陳伯孚遷尹安義 》 —— [ 明 ] 湛若水
- 《 賀周崦山中丞擢司寇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和孫月崖大巡海珠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地官副郎趙丹山考績取道南歸詩三十四韻 》 —— [ 明 ] 湛若水
- 《 以建古冚山代券付曾我山唯卿進士收管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