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涓涓 (juān juān):細水緩流的樣子。
- 生得:此處指領悟、體會。
翻譯
我的心如同清澈的潭水,潭底細水緩緩流動。 從這景象中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何須再去仰望那泉水。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象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內心寧靜與生活哲理的深刻領悟。詩人將心比作澄潭,形容其清澈寧靜,而潭底的涓涓細流則象徵着生命的流動與不息。後兩句表明,詩人已從這自然景象中得到了生活的啓示,無需外求,體現了詩人對內心世界的重視和對簡單生活的嚮往。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趙黃門奉使祭告遼楚二府得便歸省 》 —— [ 明 ] 湛若水
- 《 陳石亭以舊作見示次和靈谷一篇 》 —— [ 明 ] 湛若水
- 《 將至佛山念二賢懷冼少汾 》 —— [ 明 ] 湛若水
- 《 筆峯山 》 —— [ 明 ] 湛若水
- 《 題天機感應卷爲劉秋官子中 》 —— [ 明 ] 湛若水
- 《 壬午秋有鶴降於吏部庭見素翁和白巖諸公有作予亦步韻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金壇二尹李潛崖九皋黃門迓予沈瀆同登茅山作二絕奉覽兼示同遊諸生 》 —— [ 明 ] 湛若水
- 《 答江山何倫柴惟道徐賢三生問自然之說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