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章閣老師

十載棲遲侍禁垣,譚經當日憶環門。 沿溪穠李空成蔭,止棘青蠅只自喧。 豈有浮雲能蔽日,卻憐道遠易銷魂。 東風回首長安近,召對還應奏至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棲遲(qī chí):遊息,居留。
  • 禁垣:皇宮城牆,也指皇宮。
  • 譚經:談論儒家經義。
  • 穠李(nóng lǐ):華美的李花。
  • 止棘:指有棘刺的樹木,此處可理解爲充滿艱難的道路。
  • 青蠅:比喻讒人。

翻譯

在宮廷中居留了十年,回憶起當日在環繞着師門談論經義的時光。 沿着溪流的李花徒然地長成了樹蔭,艱難道路上的讒人只是自己在喧鬧。 哪裏會有浮雲能夠遮蔽太陽呢,只是可憐道路遙遠容易讓人傷神。 東風吹過,回首望去長安已經很近了,被召入宮答對還應該向皇上奏報。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寄給陳章閣老師的,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的期望。詩的首聯通過回憶在宮廷中居留的經歷和與老師談論經義的往事,抒發了對過去的懷念。頷聯中「沿溪穠李空成蔭」描繪了李花空自成蔭的景象,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某種成果的未得;「止棘青蠅只自喧」則以讒人自喧表達了對外界干擾和阻礙的不滿。頸聯「豈有浮雲能蔽日」體現了詩人對正義和真理的堅信,「卻憐道遠易銷魂」則流露出在追求過程中的艱辛與感慨。尾聯表達了詩人對回到長安、得到召見並向皇上奏報的期待,展現了積極的進取之心。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用典恰當,語言典雅。

韓日纘

明廣東博羅人,字緒仲。萬曆三十五年進士,除檢討。累遷至禮部尚書。時宦官用權,人皆畏其兇焰,獨日纘坦然處之。後充經筵講官,得熹宗稱善。卒諡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