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元日夜泛月湖作

· 豐坊
孤舟泛湖水,月色如寒玉。 白雲忽滿衣,清風時濯足。 不知人間世,因唱滄浪曲。 歸臥讀書窗,蟪蛄啼草綠。
拼音

所属合集

#中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玉:比喻清冷雅潔的東西,此處指清冷的月色。
  • 濯(zhuó)足:本謂洗去腳污,後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塵,保持高潔。
  • 滄浪曲:指《滄浪歌》,春秋戰國時期流傳在楚地的民歌,表達一種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
  • 蟪(huì)蛄(gū):一種昆蟲,體短,吻長,黃綠色,有黑色條紋,翅有黑斑。古稱「蜩」,又名「寒蟬」。

翻譯

我獨自乘着小船在湖面上飄蕩,月色清冷如寒玉一般。 白色的雲朵忽然飄滿了我的衣裳,清涼的風兒不時地吹拂着我的雙腳。 不知人間的世事,因而唱起了滄浪之歌。 歸來躺在讀書的窗邊,只聽見蟪蛄在綠草中鳴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中元夜泛舟湖上的情景,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詩中通過「孤舟」「寒玉」「白雲」「清風」等意象,表現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塵世的超脫。「不知人間世,因唱滄浪曲」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最後以「蟪蛄啼草綠」結尾,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清幽,也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平靜。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給人以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

豐坊

豐坊

明浙江鄞縣人,字存禮,後改名道生,字人翁,別號南禺外史。豐熙子。嘉靖二年進士。除吏部主事,尋謫通州同知,免歸。居吳中,貧病以死。性狂誕,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學,下筆數千言立就。於十三經皆別爲訓詁,鉤新索異。家有萬卷樓,藏書甚富。書法五體並能,尤善草書。工篆刻,善畫山水,不師古人,自成一家,亦寫花卉。有《萬卷樓遺集》等。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