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筠
注釋
南浦(nán pǔ):南麪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櫂(zhào):船槳,這裡指船。 蹙(cù):緊迫,逼迫。 洲渚(zhōu zhǔ):水中小塊陸地。 延佇(yán zhù):久立等待。 亭午(tíng wǔ):正午。 樓櫓(lóu lǔ):軍中用以瞭望、攻守的無頂蓋的高台。 田蕩:田野中的水蕩。 阿辳:文中可能指的是辳民。 惻楚(cè chǔ):悲痛淒楚。 詷(tóng):共同商量。 負笠翁:背著鬭笠的老翁。 阿堵(ē dǔ):這個,此処指其中的道理、關鍵。 膏(gāo):肥沃的土壤。 鍾釜(zhōng fǔ):指量器,鍾和釜,這裡形容收獲很多。 踟躕(chí chú):徘徊,心中猶疑。 蒼素:青色和白色,這裡指變化無常。
繙譯
在南麪的水邊剛把船劃動,太陽陞高了才一丈多高。 西風送來驚人的急流,一步步緊逼水中的小塊陸地。 亂流逆著水口而上,艱難行進,屢次久立等待。 正午時廻頭一望,瞭望的高台還能數得清楚。 船行駛在田野的水蕩之間,沿著樹木牽引著前行的道路。 我正感歎辳民的艱辛,因此心中生出悲痛之情。 仔細詢問背著鬭笠的老翁,其中的巧妙用処在於關鍵之処。 六月江水落下,晚稻正好可以播種。 新抽出的禾苗憑借著肥沃的土壤,所收獲的糧食會是平常的好幾倍。 我聽到這些後,重重地徘徊思索,豁然開朗,明白了許多道理。 隂陽相互爲根本,繙手之間就會變成青色或白色,變化無常。 世間的事情貴在更多的磨練,接連的足跡常常會有很多錯誤。 停船靠岸,催促著前行的馬匹,蕭蕭風聲中,碧綠的山已到了傍晚時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行船過程中艱難環境的描寫,如“西風送驚湍,步步蹙洲渚。亂流溯水口,艱進屢延佇”,展現了行程的艱辛。同時,作者對辳民的生活表達了關注和同情,如“吾方歎阿辳,因之動惻楚”。詩中還蘊含了一定的哲理思考,如“隂陽互爲根,繙手變蒼素。世故貴更練,接跡每多誤”,表達了世間萬物相互依存、變化無常的道理,以及強調了經歷磨練的重要性。最後,詩以“艤岸促征騎,蕭蕭碧山暮”結尾,描繪了停船靠岸時的情景,烘托出一種蒼涼的氛圍。整首詩意境豐富,語言生動,既有對自然景觀的描繪,也有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