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季文遊皖潛兼寄劉明府
海曲多名流,藝苑各馳騖。
僕僕一黃生,汪汪亦叔度。
五嶽慕奇觀,三都等作賦。
華髮漸盈顛,名山恆杖屨。
駕言復西遊,皖潛有佳趣。
巍巍天柱間,山谷舊遊處。
勝蹟屬吾家,千古如旦暮。
此地得神君,口碑方載路。
挾刺何所投,依劉實傾注。
巖穴普聲施,青雲藉攀附。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曲:海邊。註音:(海曲:hǎi qū)
- 馳騖(chí wù):奔走,奔騰。
- 僕僕:形容旅途勞累的樣子。
- 汪汪:形容人的容止寬弘,這裏指黃生的氣質不凡。
- 叔度:漢代黃憲,字叔度,以德行著稱。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 三都:指古代的三個著名都城,也可以指左思的《三都賦》。
- 盈顛:滿頭。
- 杖屨(zhàng jù):手杖和鞋子,這裏指遊歷。
- 皖潛:皖,指安徽。潛,即潛山,位於安徽境內。
- 天柱:天柱山,位於安徽安慶市潛山市西部。
- 口碑:指衆人口頭的頌揚。
- 載路:滿路。
- 挾刺:懷揣名帖。
- 依劉:依附、投靠有聲望的人。
翻譯
海邊有許多著名的人士,在文藝領域各自奔騰追逐。疲憊奔波的一個黃生,氣質不凡像叔度一樣。他對五嶽的奇觀心生嚮往,有如同作《三都賦》般的才華。頭髮漸漸變白,卻常常拄着杖穿着鞋遊歷名山。他說要再次向西行,安徽的潛山有美好的趣味。在雄偉的天柱山之間,那是他過去遊歷過的山谷之處。那裏的勝景屬於我家,千百年都如同朝夕般迅速流過。這個地方有賢明的官員,衆人的頌揚之聲滿路都是。他懷揣名帖不知投向何處,全身心地投靠依附劉明府。在山岩洞穴中普遍施行善政,藉此希望能攀附上青雲之路。
賞析
這首詩是盧龍云爲黃季文出遊皖潛並寄給劉明府而作。詩的開頭描繪了海邊的衆多名流在藝苑中追逐的情景,引出了主人公黃季文。通過對黃季文的描寫,如「僕僕一黃生,汪汪亦叔度」,表現出他的奔波勞累和不凡氣質。接着講述了黃季文對五嶽奇觀的嚮往和他的才華,以及他對名山的熱愛。詩中提到黃季文要去皖潛,那裏有雄偉的天柱山和他曾經的足跡,同時也強調了該地的勝景和劉明府的賢明,黃季文希望能依附於劉明府。整首詩既有對人物的刻畫,又有對景色的描繪,還表達了一種期望和寄託,語言優美,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