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康孟擔

憶昨相逢笑語溫,那知此別正銷魂。 低眉自悔腰恆折,緘口寧誇舌尚存。 思過未開延壽閣,離羣將署翟公門。 遠書謾帶煙霞色,始信山林道愈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銷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愁苦或極度的歡樂。也作「消魂」。
  • 低眉:低着頭,形容順從的樣子。
  • 腰恆折:常彎腰,表示謙恭。「恆」(héng),常,總是。
  • 緘口:閉着嘴(不說話)。「緘」(jiān),封,閉。
  • :豈,難道。
  • :同「誇」。
  • 延壽閣:這裏指反思自己過錯的地方。
  • 離羣:離開羣體。
  • :本指官署,這裏可理解爲前往、投靠。
  • 翟公門:泛指門庭冷落之處。翟公,西漢下邽縣(今陝西省渭南市北)人。他當廷尉時,賓客盈門;丟官後,門可羅雀;後復職,賓客又欲前往。翟公於是在大門張貼告示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以上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
  • :通「漫」,隨意,這裏可理解爲隱約。
  • 煙霞色:山水景色,代指隱居的環境。

翻譯

回憶昨日我們相逢時歡聲笑語十分溫暖,怎料到這次分別是如此的令人悲痛欲絕。 我低着頭,暗自後悔常常彎腰順從,閉着嘴,難道還能自誇口舌還在。 想到自己的過錯,還沒到能反思的延壽閣去,離開羣體,將要前往門庭冷落的地方。 遠方的書信隱約帶着山水景色,才相信在山林中的道理更加尊貴。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對與康孟擔分別的感慨以及對自己處境的思考。首聯通過回憶昨日相逢的歡樂,與當下分別的痛苦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離別之愁。頷聯詩人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爲,表現出一種自省和謙遜的態度。頸聯則表達了自己離開了某種羣體,可能是官場或其他社交圈子,有一種孤獨和失落之感。尾聯中提到遠方的書信帶着山林的氣息,使詩人更加堅信山林之道的尊貴,暗示了對世俗的某種超脫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通過對離別、自省和對山林的嚮往等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