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翰目王嘉言考績之京

王子桂林一枝秀,文學詎從翰林後。 少年折桂秋蟾宮,衝突頗遭月娥怒。 帝遣來司南苑花,潛夫書讀兩三車。 朝天一別柳灣去,暮雲春樹天之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翰目:翰林的別稱,指翰林院。
  • 考績:考覈官吏的政績。
  • :京城,指北京。
  • 桂林一枝:比喻才華出衆。
  • 文學:指文學才能。
  • :豈,難道。
  • 翰林:翰林院,古代負責編纂國史、起草詔令等的機構。
  •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
  • 秋蟾宮:指科舉考試的場所。
  • 月娥:月宮中的仙女,這裏比喻考試官。
  • 帝遣:皇帝派遣。
  • 南苑:地名,在北京南郊。
  • 潛夫:隱居的學者,這裏指王嘉言。
  • 書讀兩三車:形容讀書極多。
  • 朝天:朝見皇帝。
  • 柳灣:地名,可能指京城附近的某個地方。
  • 暮雲春樹:比喻離別時的景象。
  • 天之涯:天邊,比喻極遠的地方。

翻譯

王嘉言如同桂林的一枝獨秀,他的文學才能豈能落後於翰林院的才子們。 年輕時在秋天的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卻因過於突出而惹得考官不悅。 皇帝派他來管理南苑的花卉,他像隱居的學者一樣,讀了無數的書籍。 朝見皇帝后,我們分別於柳灣,暮雲春樹,相隔天涯。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王嘉言的才華與成就,通過「桂林一枝秀」和「文學詎從翰林後」等句,展現了他的超羣之才。詩中「少年折桂秋蟾宮」一句,既表達了對他早年科舉成功的祝賀,也隱含了他在官場上的波折。後文通過「帝遣來司南苑花」和「書讀兩三車」等句,描繪了他在京城的職責與學識。結尾的「暮雲春樹天之涯」則抒發了離別之情,增添了詩意的深遠。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