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精:原指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這裏指事物的本質或精髓。
- 陰陽: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基本概念,代表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如天地、日月、男女等。
翻譯
人們都知道雪的形狀,唯獨你知道雪的聲音。 雪的形狀讓人知道它的潔白,雪的聲音讓人知道它的輕盈純淨。 人們都知道事物的形狀和聲音,而我卻知道事物的性情。 形狀和聲音只能相似地描述事物,性情卻能契合事物的本質。 什麼是本質呢?就像陰陽一樣沒有固定的名稱。 既然沒有固定的名稱,我的詩又怎能完全表達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人們對雪的普遍認知和詩人對雪的獨特理解,展現了詩人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詩人認爲,雖然人們可以觀察到事物的形狀和聲音,但這些只是表面的現象,真正重要的是理解事物的性情,即其內在的本質和精髓。詩的最後,詩人提出「元精」和「陰陽」的概念,暗示了事物本質的複雜性和不可言說性,表達了對事物深刻理解的謙遜態度。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次韻和廖洞野翰長院中觀蓮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樑克明掌教樂會 》 —— [ 明 ] 湛若水
- 《 南嶽之懷秋暮愈切道遠囊空何日發軔謾作呈知己 》 —— [ 明 ] 湛若水
- 《 四月二十三日省農上方門,遵河而南,止於夾岡門同人館,示諸生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地官大夫丹山子趙君遷曲靖太守詩 》 —— [ 明 ] 湛若水
- 《 題守書院道士趙竹坡壁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林寺丞升大理寺少卿名有孚 》 —— [ 明 ] 湛若水
- 《 過永淳縣除夕夜宿道莊與潘黃門對酌二首 》 —— [ 明 ] 湛若水